阴饴甥对秦伯

【介绍】

晋国、秦国同为春秋中期的强国,两国因争霸中原而矛盾突出。公元前645年,晋国和秦国在韩原(今陕西韩城)交战,结果晋国战败,国君晋惠公也成了秦人的阶下囚。事后,秦穆公主张两国和解,晋国于是派阴饴甥去秦国讲和。此文写的正是阴饴甥出使秦国之事。

十月,晋  阴饴甥 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

征缮:征收赋税,整顿武备。 杜预 注:“征,赋也;缮,治也。”

圉(yǔ):晋惠公太子姬圉。

宁事戎狄:宁肯奉事戎狄

秦伯问国家政治立场是否一致,不和,普通百姓要报仇

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

有些糊涂,君子待秦的命令而报德,孔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所以是橄榄枝还是武器待命是让秦伯选择。

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qī),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

国谓君何:国家各个是怎么样对君主的态度?

说小人和君子的观点,小人忧愁,因为国君不免被戮,君子乐观,国君必归

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èr)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贰:背叛,变节

贰(èr)而执之,服而舍之:背叛时就捉拿他,服罪了就释放他

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纳”字义为:接受,接纳,认可,认同。

背景:晋献公宠信骊姫,骊姫设计逼死申生,嫁祸给重耳和夷吾,于是两人分路外逃,献公死后,大臣首先考虑拥立重耳,重耳不愿登位。于是退而求其次,改为拥立夷吾。夷吾的德才难比重耳,因此谋士提出疑虑,同时建议夷吾以割地为代价取得秦国支持。秦穆公于是拥立夷吾为晋惠公

译为:当初大王认可夷吾堪为晋君并出兵护送他回国即位,如今却抓住夷吾,使之不在其位,以至敝国王位等同虚废却无人可立。这样做法让德变怨,秦国应该不会这样做

伯曰:“是吾心也。”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于是改用宾馆来招待晋惠公,并馈送了牛、羊、猪各七头,表示尊敬。

感想:作为战败国,国君以怨报德,真的挺尴尬的,对话我觉得尴尬吗,没有,用一正一反,君子,小人,乐与悲愁,来阐述既承认错误,军心可用观点态度还有对秦国送还晋惠公的期待。求同存异思想已经有了。不和,即和,和却不和。

你可能感兴趣的:(阴饴甥对秦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