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对待人生的态度,也代表了四种对待幸福的方式,你属于哪一种

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四种汉堡模式,正代表了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也折射出了他们对待幸福的态度,快看一看你属于哪一种?

01 忙碌奔波型

忙碌奔波型的主要成因,是我们的文化造就了这样的信念。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如果成绩优秀,家长就会给予奖励。如果工作表现好,就会升职加薪。我们习惯了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却不在意当下的感受,最终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也正由于坚信目标达成后的放松和解脱即是幸福,因此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下一个目标。---《幸福的方法》

我从小就是被灌输着,如果你怎么样,将来就会怎么样的想法活过来的。在上学的时候,家人一直说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就过好日子了。为此整个高中期间,我过得非常辛苦。每天头脑里想着的都是做不完的试题,即使现在我的噩梦也有做物理题的影子。曾经以为这一切的噩梦会在高考结束后就解脱了,我就彻底快乐了。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是很幸福,哭了一路回到家里的。可那种幸福,只持续了几天,就又被新的目标所取代了。而高考前的焦虑并没有彻底消失,还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即使现在做梦也会梦到。

等工作了,我开始努力拼搏,工作忙到飞。一个月上班22天,我出差15天,而且多数是一天来回的行程。有时是清晨出发去深圳,深夜回到家里。睡上几个小时,我又出发去机场开始下一个行程。那时过程也很痛苦,但买房子的压力摆在眼前,我想等房子买好了,我就可以过幸福日子了。但房子真的买好了,住进去了,幸福感也仅存了几天。

忙碌奔波的日子,已经让我明白,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期待它所带来的幸福感,和付出的过程不相匹配。例如为了买房我们辛苦工作了5年,可真的到住进了房子,我们的幸福感才持续的几天。过程和结果的时间相差甚远,人至中年的我才开始思考,如果过程是快乐的幸福的,是不是更合算?

02 享乐主义型

“享乐主义型”的人总是在寻找快乐并逃避痛苦。他们只是盲目地追求欲望,却从不认真地考虑后果。他们认为,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地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眼前的事只要能让自己开心,就值得去做,等找到下一个更刺激的乐子再说。---《幸福的方法》

《都挺好》一书中的苏明成算是享乐主义者,这也是母亲宠溺的结果。在上大学的时候,母亲把原本属于妹妹的学费生活费,都用来给这个儿子享乐。明成结婚后,虽然他收入很高。可及时享乐的想法,让他们夫妻两人,还没到月底就月光了,此时的苏母会拿出他们微薄的退休工资补贴。而明成遇到大事小情,也无需自己思考,打个电话给母亲,被指点一二后照做即可,之后该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去了。他们夫妻的小日子确实有段日子过得很爽,没事开车自驾游,再时不时地来个海外游,周末夫妻再去高档餐厅吃吃饭。而他们的父母却缩在家里一毛一毛地抠着,看能省下多少钱给儿子享乐。

苏母如果一直健在也还好,可是谁想突然有一天,在麻将桌上猝死了。明成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缺了补贴钱的地方,缺了主心骨。工作中为了图一时嘴快,与领导顶嘴,最后被开除了,甚至挤出了原来工作的外贸圈。夫妻俩的日子也开始了争吵,最后也离了婚。

在苏母去世之前,明成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都被母亲过滤掉了,只知道享乐。即使苏母不去世,他这种只知道享乐的状态,所带来的幸福感也不会长久地持续下去,激情磨没了,厌倦了无惊无险的日子也会早早地报到。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依曾说过:“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之时。”而享乐主义者,这种有惊无险的挑战过程也许有,但太少了。因此不可能幸福,一切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

03 虚无主义型

“虚无主义型”的人指那些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他们被过去的阴影所笼罩,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幸福的方法》

祥林嫂就是典型的例子,她人生的第一次命运转折发生在她早年丧夫之后,婆婆强迫她改嫁。为此她逃到了鲁镇,开始在鲁四爷家做帮佣,日子虽然辛苦,但她渐渐地活回了自己。可惜好景不长,她刚刚恢复些,婆婆找上了门,把她强行带回家中,自此宣告她的第一次反抗失败了。好就好在二婚丈夫人不错,本分能干,给祥林嫂绝望的心情又带了了一丝希望。接下来他们生了儿子,原以为可以顺顺当当地过日子了,可谁想到丈夫染上风寒去世了。雪上加霜的是,儿子被狼叼走了,祥林嫂陷入了巨大的绝望之中。

而此时唯一剩下的就是一把子力气,她再次来到鲁镇打工,可由于接二连三的不幸,人们视她为不祥之人,敬而远之。在一次次的绝望之中,她已经放弃了追求幸福,见人就讲述自己的儿子被狼叼走了。并没有换来人们的同情,只能是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揭开自己的伤疤撒盐。

虚无主义型这种心态也被称为“习得性无助”,陷入这种状态中,当失败和无助时,经常会选择放弃,甚至感到绝望。

04 感悟幸福型

生活幸福的人,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幸福的方法》

作者举例了他的一位学生,同时收到了两家公司的录用通知书。一家公司的给开出的薪水很高,但是职位她不喜欢。另外一家公司给出的薪水一般,但工作内容她喜欢。这也是我们通常面临的状态,薪资水平和自己的喜好无法两全。要么选择在不喜欢的工作中痛苦挣扎,要么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但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她问作者:“老师,我要到什么年龄才能停止为未来担忧,全然地去享受生活?”

而作者给出的回答是:“要问自己,如何才能享受当下的快乐以及未来的幸福。”

这也是我们一直所要追求的,我们并不想要“忙碌奔波型”那种为了未来而活,把幸福放在遥远的将来。我们也不想像“享乐主义型”只顾眼前的快乐,只顾当下的过程,而不顾及以后的生活。更不想像“虚无主义型”,成为过去的奴隶。

今天是2020年的除夕,希望在明天2021年的大年初一,大家都找到了自己要的人生态度,做到不仅仅为过去所累,不仅仅为现在短暂的快乐蒙蔽双眼,更不要把幸福放到遥远的未来。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既享受当下,又能享受未来,过幸福人生。

苒藜:记录日常所感

无戒学堂 043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种对待人生的态度,也代表了四种对待幸福的方式,你属于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