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性价比”陷阱


  在中国,说起阿里巴巴和马云应该是人尽皆知。如果有人说不知道,那他一定是从古代穿越来的。在淘宝、京东、天猫、拼多多充斥我们生活的时候,中国又多了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性价比。

  手机圈的人都知道蓝厂绿厂,这是OPPO和VIVO,但是他们背后的老板,却不一定人人都知道。

    段永平,这位低调的60后企业家,在一次斯坦福大学的交流会上,谈到了“性价比”这个词,很有意思。

『问:现在手机(企业)有两种模式,一是小米这种先圈用户,再通过其他方式变现;二是苹果这样,靠产品本身赚钱。哪种好?
段:首先,圈客户的角度,苹果比小米厉害;其次,长远来看,没有什么企业是靠便宜赚钱的。性价比,都是给自己找借口。一定要把重心聚焦在用户上,也不是我们非要做高端还是低端,只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了,满足了一部分人群的需求。即使苹果,也没有满足所有人。

我们早年经常提性价比,直到我有一次跟一个中国通的日本人谈合作说到我们的产品性价比高时,对方很困惑地问道,什么是性价比,是“sex-price” ratio吗?我当时就愣了一下,觉得日本人的词典里似乎是没有性价比这个东西的,之后又花了很久才悟到,“性价比”实际上就是性能不够好的借口啊。我希望我们公司不会再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个词了。

做产品要聚焦性能,性价比就是性能不够好、自己找借口。这点Apple做得很好,OV还在努力、做得也很好了,品牌和营销反而没那么重要。我们敢为天下后,要后中争先。我对 Tim Cook 说,Oppo、Vivo 是 Apple 竞争对手的敌人,我们不和 Apple 比,希望未来手机只剩下Apple 、Oppo 和 Vivo 。』

“性价比”一词原为专业术语,字典中将其解释为“商品的性能、配置等与其价格所形成的比率。”

    字典的解释就告诉我们,首先要保证产品的性能和配置等等的基础特性是一样的;其次才是价格的PK。常见的实体产品比较容易比较,只要保证这个产品是正品,接下来就可以使用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购物平台去PK价格了。但是对于一些非实体产品,比方说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商业保险等虚拟产品,更多是合同条款的比较,因为对这类产品而言,最终的执行依据是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条款。

    商业保险是精算的产物。人寿保险产品的价格是根据本地区的死亡率、疾病发生率等精算出来的。对同一区域的人寿保险公司而言,这些依据基本是相同的,因此在相同的权益下,基本上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如果在权益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价格出现了巨大的差异,那一定有背后的原因。这个时候你要先探究清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再做是否购买的决定。就像P2P投资,你看中的是它的收益,而对方看重的是你的本金。毕竟人寿保险是一辈子的事儿,一旦出现类似P2P爆雷这种事儿,会让我们悔恨终生。

    最后给你一个小技巧:在做决定之前,先问自己三遍“需要的是一份保障,还是一份投资回报”。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心“性价比”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