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专注力的两个方法:妥善处理与网络的关系和适当减少整体工作时间

「第1本书(4/4)/ 第4篇深度解读:3472字/ 12分钟阅读」


【今日导读】

上次我们提到了晚上适当的放松可以有效地促进深度工作的表现。那是不是表示,可以刷手机玩微信?除了晚上之外,白天的其他时间是不是也可以做浮浅工作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设想一下:假设我们想减肥,但又控制不住嘴。于是,一整天暴饮暴食。到了晚上,再去健身房锻炼两小时。你觉得,这样能实现减肥的目标吗?显然不能。同理,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玩手机刷微信,然后再期望通过两三个小时的深度工作来提高效率,你觉得可能吗?

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纳斯通过实验研究后,得出了3个结论

(1)一旦我们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那么即便在我们想专注的时候,也难以集中注意力;

(2)网上不断地切换注意力会对大脑产生长久的负面影响。而人的注意力如果长期分散,则会导致心智残疾;

(3)如果我们习惯了分心,那么,所有的增强专注力的努力都会白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把控住自己的注意力,那么昨天的学习——培养深度工作的能力则无效。

我们应该怎么抵御分心培养专注力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读的内容,培养专注力的方法,分为两种:妥善处理与网络的关系和适当减少整体工作时间

1.妥善处理与网络的关系

网络,不仅是我们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的工具,还是让我们分心的头号杀手。那么,我们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却又能规避它的伤害呢?本书作者提供了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划清在线与离线的界限;另一个方法是适当减少整体工作时间。

首先是,划清在线与离线的界限

实际上,使用令人分心的网络这件事本身,并不会减损我们大脑专注的能力。真正减损我们大脑专注能力的是,使用网络的心理——稍感无聊或者遇到一点点难题,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上网。上网是一个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而人一旦长期处于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中,就会削弱集中注意力的心理力量。

所以,作者建议,与其偶尔从分心中拿出部分时间来专注,不如从专注中规划出偶尔的分心。比如,面对网络时,我们要划清在线与离线的界限——我们应该预先计划好使用网络的时间,然后在这些时间之外完全避免使用网络。

具体来讲,划清在线与离线的界限是要求我们做到以下3点:

第1点,即使我们的工作需要使用网络,也要预先计划好使用网络的时间,并在其他时间屏蔽网络。比如,在会议中的两个小时内,我们必须每15分钟就安排查收一次邮件。

第2点,不论我们怎样计划网络时段,都必须保证在这些时段外彻底屏蔽网络。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刚刚进入离线状态,但手头的一个工作需要我们立即上网检索信息,以便能推进工作。如果我们不能立即上网检索信息,手头的工作就会停滞不前。这时,你可以改变时间安排,可以尽快开始下一段在线时间。但是,请记住,千万不要立即进入在线状态,而是至少等上5分钟再上网。

第3点,在工作外也按计划使用网络,可以进一步提升专注训练的效果。一般来说,我们一旦陷入无聊状态,网络就会向我们散发出诱惑的气味。因此,要想抵挡住网络诱人的气味,我们需要在晚上或者周末到来之前,安排一些高质量的事情,比如健身、学习、阅读、与益友交往等等。

如果我们在休息的时间内安排这么多高质量的活动,会不会耽搁了我们休息和放松呢,会不会影响到第二天上班的精力呢?

不用担心。专家早有研究,如果我们在自由时间里,给大脑安排有意义的事情去做,而不是放任自己漫无目的地浏览几个小时网页,那么在一天结束时,我们会觉得更加充实,第二天开始时更加轻松。

这就是划清在线与离线的界限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既不会让网络伤害到我们的专注力,又能有效地使用网络这个工具。除了划清在线与离线的界限,还有一个办法同样也可以实现这个目的,这个方法就是关键少数法则

书中举了一个名叫普理查德的农场主的故事。农场需要干草当饲料来喂养动物。有两个办法可以弄到干草。一个办法是,农场本身就有草,去买一台干草压捆机就可以了;另外一个办法是,花钱去别的地方买干草。

我们很多人会选择第一种方法来获取干草:买台干草压捆机。但,普理查德却选择了第二个方法,花钱出去买干草。

普理查德说,如果买了干草压捆机,就需要计算燃料费用、维修费用、存放打包机器的棚子成本,而且整个夏天都在晒制干草,就没时间去饲养鸡了,养鸡可以形成正现金流,因为鸡可以卖,鸡还可以产生粪肥。

普理查德说的这些理由的确很有道理。实际上,根本性的原因是,如果采用干草压捆机,那干草压捆机碾压过的土地就会变得紧实,既不利于草的生长,也不利于鸡的饲养。

“土壤的肥力是我的底线”,普理查德说。所以,他坚决不购买干草压捆机,而是宁愿花钱买干草。

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工具。的确,这些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因此,我们把任何可能的益处,都作为使用这些网络工具的理由。但是,普理查德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只有实际益处大于实际害处的时候,我们才能选择这款工具

实际上,很多网络工具的实际害处远远大于实际益处。不如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刷朋友圈带来的益处,能够抵消它所消耗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吗?

2.适当减少整体工作时间

有家软件公司做了一个实验:将每周5天工作制缩短成4天。结果发现,即便工作日减少了一天,但是员工们还是可以完成与5天一样的工作量。随后,这家公司做了一个大胆的改革:每年的5月到10月,员工只需要工作四天。

很快就有媒体指出,4天完成40个小时的工作量,对员工来说压力很大,不见得是一个有效的工作方法。

但这家公司的CEO迅速回应说,5天工作制缩短成4天,并不是上完5天的40小时。而是仍旧每天上8小时,一周一共32小时。

为什么4天(32小时)工作时间就可以完成5天(40小时)的工作量呢?原因就在于40个小时内有很多个小时是在处理浮浅工作。

事实也是如此。在职场中,我们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天工作8小时。在充斥着各种会议、干扰、网页浏览、办公室闲聊和私人事务的一个普通工作日里,能够专心工作几个小时就已经很难得了。

而这家公司,之所以在减少上班时间之后还能保持产出不变,其背后的逻辑就是,通过更少的工作时间来挤压出更高的效率。这个方法,并不只有软件公司这么干,美国第26位总统罗斯福也是这么干的。

罗斯福在哈佛读大学时。他打拳击、玩摔跤、去健身、上舞蹈课,他还喜欢诗歌阅读和制作标本。为了开展这些课程外的爱好活动,他不得不大大地缩减本应该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他每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不超过四分之一。

你可能会觉得,这么点时间花在学习上,他的学习成绩肯定很差。那恐怕要令你失望了。他的学习成绩异常优秀。不仅如此,他在大学期间还出版了著作。

那他是如何做到短时间内取得高效的成绩呢?原因就在于他的注意力——罗斯福待在书桌前的时间非常少,但是注意力十分集中,他的阅读速度非常快,所以可以比大多数人从课业中节省出更多的时间。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通过更少的工作时间来挤压出更高的效率?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不过,在学习具体的方法之前,我们需要有两个认识。

第一个认识:虽然深度工作的价值远远高于浮浅工作,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抛弃浮浅工作。事实上,一定量的浮浅工作对于我们的职场发展和生活是必要的。比如,我们可以减少刷微信的时间和次数,但是不可能卸载微信,因为我们毕竟是社会人。第二个认识:深度工作会将一个人的能力推向极限,正因如此,它会非常耗神。所以,一旦我们在一天中达到了深度工作的上限后,继续试图增加深度工作效果就会下降。

有了这两个认识,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个能有效培养专注力,让我们迅速进入深度工作的方法:将工作设置一个完成的软时限。

首先,我们需要找出那么多工作中优先性很高的深度工作,即需要深度工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其次,我们来估算一下,完成这个工作需要多长时间。比如说,需要5个小时。这个时间,我们称之为硬时限。然后,我们再人为的设置一个软时限——4小时完成它。

软时限就是“军令状”。如果你想让这个“军令状”进一步激发你的潜能,那就把“军令状”公之于众:拍着胸脯告诉老板,我4个小时之内一定完成这个工作。为了兑现“军令状”,接下来,我们还不玩命地工作啊。

不过,要注意两点:一点是,一周进行这种实验的次数不要超过一次。原因也是之前讲过的,让大脑提高强度,但也要给大脑休息的时间;另一点是,一定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软时限,才能有效地培养专注,提高罗斯福式冲锋的频率。

3.知识要点

关键词:关键少数法则硬时限   软时限

评论与互动:

这4天的阅读,你是否有收获和感悟?如果有,你是否愿意在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摒弃浮浅,建立属于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欢迎在下方评论区与我留言互动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养专注力的两个方法:妥善处理与网络的关系和适当减少整体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