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读书感悟二-3131米娜

书名:《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

作者:郭延庆

01行为是什么

新行为主义认为,人是一个有机体,是拥有和环境的互动中基于强化的条件和机会而获得各种行为库存的有机体。这好比现在的人脸识别,首先需要一个很大人脸的库存,当机器扫描到库中存在的人脸数据时,机器就可以给予相应的反映。

就好像iPhone X的人脸解锁功能一样,扫描人脸入库-刷脸-匹配-手机解锁。人的行为也会存在这样的现象,遇到一个情景或刺激,在库存中提取匹配的动作,然后做出反应。

02行为是如何被保存下来的

强化原理说:“紧随某个行为之后所发生的时间,使得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增加。”

例如,拿小孩子不好好吃饭这件事来说,有些家长为了哄孩子坐着吃饭,就一边开着电视或手机视频给孩子看,然后家长喂孩子吃。这样,孩子就把吃饭和看视频自然而然的联系起来。下次孩子要吃饭的时候,就必须要有手机视频的出现,不然就不吃了。

再例如,孩子每次大吵大闹,家长就满足孩子的需求。也许第一次行为的发生是:孩子要糖吃——家长不同意——孩子开始大哭——家长不同意——孩子继续大哭甚至大闹——家长被闹得没辙,同意给孩子糖,那么孩子哭闹就得到满足的这个行为就有可能被保存下来。下一次,孩子在需求没有被满足时,大哭大闹的可能性会增加。

消退原理是指某被强化的行为一旦其行为之后不再继续给予强化物,则该行为的频率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这里有个很经典的故事,一个老爷爷家门口有一块空地,有几个孩子经常到这里玩,这位老人家觉得孩子太闹了,于是想了个办法让这些孩子到别的地方去玩。老爷爷把孩子们都喊到一起,告诉他们:“我很喜欢你们每天在这里玩,从今天开始你们只要天天来这里玩,我就给你们每人一块钱。”这些孩子听了很高兴,于是每天都到这里玩耍,玩耍后还能从老爷爷那里拿到一块钱的奖励。几天后,老爷爷把奖励给他们的钱由一块降到了5毛,这些孩子虽然不满意,但是仍然坚持每天都到这里玩。又过了几天,老爷爷不再给钱给他们了。这时候,这些孩子非常生气,说:“我们再也不到这里玩了!”就这样,老爷爷达到了他的目的。

这为老爷爷所用的办法就是消退原理。

惩罚原理是针对某一焦点行为,随后给一个令人厌恶的额外的刺激,使得这个焦点行为的发生减少。

例如,小白鼠在笼子里面一碰到某个部位就会遭受电击,逐渐的,这个小白鼠就不再去笼子里的那个位置了。

儿童教育中Time-out其实也是一种惩罚,用Time-out去剥夺孩子喜欢的东西,如好玩的玩具不能玩了,好看的电视不能看了,来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03哪些问题行为需要被管理

攻击类行为:攻击他人的一些语言或肢体的行为

自伤类行为:伤害自己的一些行为

破坏性行为:尖叫、扔东西、破坏财物。

逃跑或逃避行为:拖延、随意离开座位等行为。

自我刺激类行为:重复性的语言或身体反应,吃手指、吮吸物体等。

04如何预防问题行为发生

三不管:管不了的事情不要管,管不过来的事情不要管,可以缓行的行为缓缓再贯

主动满足:这要个方法要满足4个标准

(1)满足的心理标准,这个满足物是被满足者感兴趣和喜爱的,或者渴求已久的。

(2)满足行为的操作标准,实施者的满足行为是主动的、大方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例如,孩子想去是一顿肯德基,妈妈说你考试100分就带你去。这个例子就不符合满足行为的操作标准。

(3)满足的时机标准,从被满足者表达要求和流露喜欢的情感的那一刻给予满足。

(4)满足的排除标准,一般是基于未及时满足时出现的问题行为。例如,孩子为了要吃糖果大哭大闹,这时候就不应给予满足。

言行要一致:管理者的言行要一致,说到做到。例如,妈妈限制孩子只能看10分钟的动画片,但是妈妈自己忙忘记了,结果孩子看了30分钟的动画片。那以后妈妈想阻止孩子看太长时间的动画片就困难了。

顺坡下驴:“万事开头难”,但是一旦开了个头,往往就会越做越好、越做越顺手。在家庭教育里面也是,想调整孩子的一个行为,先让孩子动起来,这样会越来越好。

力建常规:建立好常规,让儿童的行为常态化,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完成某件事情。

抓小搁大:《道德经》里提到“天下难事必作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说的是,先从小处着眼,抓小问题,大的问题就会慢慢得到解决。

提供选择:学会给孩子合理的选择,想孩子做作业,你可以问,你是先做数学呢还是先做语文?

05儿童问题行为的反思

看完这本书,暗暗心惊。从新行为主义理论的角度来看,儿童的问题行为都是看护人不恰当的反应导致的。许多家庭对于儿童某些行为的困扰,还需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或者应对方式。儿童的问题行为的存在,是有其存在的原因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418读书感悟二-3131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