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数据的高中英语阅读课 ——反思一堂阅读公开课

遇见数据的高中英语阅读课

                          ——反思一堂阅读公开课

                                  福州屏东中学鄢海珍


         针对高中英语课堂最常见的阅读课,我就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做了尝试,现对这堂课做几点思考总结:

        1.课中快速阅读明确文章体裁。应用IRS即时反馈统计学生的做题情况;用智慧教室的挑人功能选择不同作答同学阐述作答理由,再通过二次作答检验学生的理解情况,实现生生互动,通过数据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利用学生的讲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正是有了数据的即时呈现,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再局限在自己的预设中,想当然认为学生已经会了,而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做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与此同时,教师走出自己的教,而是让学生来说理由,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分析,实现生生互动,可见,学生彼此间的交流比教师说得更有效。

图1
图2

      在这个教学环节,执教者在第一次让学生IRS作答后,得到的数据与执教者的预设反差较大(图1),在教师的预设中,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比较明确的,但大多数的同学选择的是错误选项,即认为这篇文章为议论文,实际上,这篇文章是典型的说明文。面对这个意外,执教者临时调整了教学实施,邀请学生阐述理由,并进行二次作答,二次作答结果(图2)显示,在学生解释后,选择正确答案B的同学有所增加,但依旧有过半的同学认为文章是议论文,即学生对文章体裁判断依旧存在偏差,课堂上考虑到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后面,如果再纠结于文章体裁,无疑会浪费大量时间,因此我简单总结了下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事实上,这样的处理时候恰当,我心中是有疑惑的。数据清晰地呈现了学生的问题,教师如何把握解决当下问题和完成课堂内容的矛盾,如果在平时的课堂,我可能会停下里把这个问题解决清楚,让学生理解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区别。因为课堂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不是老师把课教完”,但是面对公开课这样的场合呢?如果把体裁讲投,后面的阅读任务就没有办法完成,课堂就不完整了,也不会有产出,而不完整,无产出的阅读课无疑是遗憾的。

      2. 读中批判思维的培养。针对文章结构的特殊性,采用开放性的问题,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能否删去,课堂通过小组讨论的活动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利用IRS即时反馈呈现学生的思维,并用白板书写,实现课堂的自然生成。


图3


图4

         这个环节的探究活动,建立了学习与思维的联系。学与思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过程,思考是学习的升华与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帮助学生把握作者意图,这个环节要求学生思考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能否删去,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事实上需要学生在理解本段写作意图以及文章写作意图的前提下方能做出回答,IRS反馈数据(图3)表明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即学生有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说出理由,执教者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精彩发言,并将学生即时写在希沃白板上(图4),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观点被采纳,收获被认可的成就感,将课堂由老师的教变成学生的思以及与老师的共同探讨。通过本环节,教师作为引导者,学生在教师开放性问题的引领下,各抒己见,以理据争,达到了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目的,再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达到了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必须手段。本课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成功实现了课堂的转型,将课堂从传统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与思,在智慧教室和希沃的帮助下,让学生的思维被看见这是传统课堂不可能实现的。教师应让信息技术常态化,让信息技术成为当代教育的助燃剂,激起课堂更多的火花,让课堂更加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见数据的高中英语阅读课 ——反思一堂阅读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