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追求中年黄金期?

最近,一封来自上海市政府领导信箱的求助信刷屏了。

写信的龚先生是一个48岁的上海本地人,拥有重点大学的本科、硕士学历,在知名外企工作过近20年。家有2个儿子,老大刚上初中,老二刚上幼儿园。

但是他和妻子都失业了,如今夫妻俩靠政府失业金和之前的积蓄度日。他们也尝试过创业,但均以失败告终。

他分析了自己的情况,也呼吁社会多给他们这样40-50岁的大龄高学历的资深职场人一些机会。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最近频频看到的娱乐圈的女明星们呼吁导演们多给中年女明星一些演出机会,而不是只有大龄出演妙龄少女的剧本可以挑选。

这确实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我们无法力挽狂澜的时候,只能从改变自己做起,由一个个共同奋斗的个体去影响这个大环境。《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教导无论处在哪个年纪的我们,都可以去塑造更好的自己。


《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是由陈婕君老师所著,陈婕君老师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执业精神分析师,临床心理咨询师。执业时间14年,被壹心理评为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心理学家之一。从2013年起归国,现居北京。多年的临床和研究经验,让陈婕君这本书既接地气,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个人心理指导书。

本书从自我发展、事业管理、人际关系、重塑生活、心里基因、情商发展和心理健身7个板块入手,每个板块分为五个小课题,一共就是35节心理课程,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通过对自己的诊疗来确定我们所属的心理状况以及如何应对。

无论你处在哪个心理阶段,都能从中得到启发。

那回到开头,我们要如何以最佳的状态进入中年期呢?

陈婕君老师说:“心理学意义上的中年危机一般发生在35~40岁,但是这一危机的潜伏期很长。中年危机的潜伏期一般从25岁起,而其根源在18~25岁。如果在18~25岁打好根基,25~35岁能够稳定发展并自我改变,中年危机会以中年黄金期的面貌出现。”


如果我们能提早知道会有中年危机的到来,提前准备将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0-18岁,我们需要培养的是自己与这个社会友好相处的能力,在玩耍中培养探索的能力,在学习中培养自学自控的能力,在这个过程又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养成坚持的习惯。同时通过各学科的学习分配,还能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时间、精力的管理能力。当然也离不开团队生活,在同学中能学到如何和别人相处,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和别人建立良性稳定的关系。以及最重要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如何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那时候没有及时发展出这些能力,便会影响后续的发展,可能会造成中年危机。

但在中年来临之前,我们还有一个过渡性阶段,也就是18-25岁。

这个时期如果能打好根基,明确方向,也能让25-35岁的自己稳定发展,以迎接中年黄金期。

18-25岁的我们正处于高中和大学阶段,这个时期既是重要的高考时期,决定了未来的自己要上的是哪一座学府,进入的哪一个小社会。但也可能是已经提前进入社会,感受人情冷暖。

但无论是处于怎样的环境,都是处在影响重大且剧烈变化的时期。

进入社会大学或者大学社会,意味着成年的第一步,不再有人监督你的学习,而是要由你自己去自主探寻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是一个独立的过渡阶段。

行至25岁,职业的发展变成了重头戏,学习为此让了步。但此时就是在干中学,实践是检验学习的唯一标准。

这个时间段可以多尝试,确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业是什么并且为之努力。当然,你也可能在尝试中发现自己做了很多不喜欢也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但这并不要紧。有时候,正是因为这些令你难受的职业生涯,才能带领你找到你真正喜欢的事业。正是因为有了对比,你才能比较出什么是自己热爱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和时间去奋斗的路径。

陈婕君老师在书里提及:“首先要问自己,在30岁的人生节点,你的立足点是什么?问题一:你是否具备某种能力,仅凭这一能力,你就能在社会中生存下去?问题二:如果以自己具备的能力为立足点,你能否站得住并站得稳,而且没有焦虑或不安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在25-35岁时要找到的东西,能让自己支棱起来的立足点,可以让自己安心地活着的底气。十年的探索,让我们对自己,对这个社会,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而到了35岁,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了,这时候,会发现自己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老人身体不好了要退休,孩子开始上学要操心学业问题,和配偶的关系也要不忘维护,同时工作上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分水岭。生活开始对我们下手了。

中年危机和中年黄金期悄然而至,就看你要牵谁的手了。

“35岁之前,是跃升阶层最容易的时候,之后则会越来越困难。”要是之前打好了底子,这时候就是大展宏图的时候,要是不大行,也没关系,我们还可以继续为止奋斗。只是,要明确的是,为止奋斗的是什么。

这时候的我们,要站在整个行业乃至社会的角度来看,要如何定义自己?要如何发展自己的事业?而不单单是自己的职业。

人到中年,要不就是精进到某一垂直领域的专家,要不就是向管理层发展。但究其原因,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从容应对的能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时候就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最重要的事情。


而判断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可以从下面这四个维度来考虑。

第一个判断的维度就是自信,你是不是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感觉非常有自信,信手拈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有把握你能控制住局势?

第二个判断的维度是收获,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都能收获一些什么,或许是成长,或许是心得,或者是人脉,或许仅仅是快乐亦或是成就感?

第三个判断的维度就是力量感,你是否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你拥有力量,充满了对自己以及工作的掌控?

第四个判断的维度是取舍,在这个工作中,哪些事情是让你感觉到不舒服的?你能不能把这部分工作外包出去,把猴子甩到别人身上?或者用电脑批量化或者程序自动化来处理这部分工作?

通过这四个维度的判断,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这个选定的方向是否适合自己,同时也可以看出自己在这份工作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优化,来提升我们工作的幸福感。

“人到了成年中后期,最重要的事情是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和自己所有资源的稀缺性,然后才能开始把资源都用在刀刃上。”

而找准方向并且认定路径走下去,就是我们这个阶段要做的事情。然后便是,静待花开。

但是,中年过得不好并不意味着你不好,要知道,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短跑。人在每一个年龄段,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摩西奶奶77岁学画画,80岁办画展,90岁闻名世界,这难道不是人可塑性的有力证据吗?

做你想做的事,即使你已经80岁了,更何况我们才30几岁。

陈婕君老师说“真正成熟的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选择,而且知道不同的选择将带来怎样的后果,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其中不如意的结果,以及过程中存在怎样的风险,怎样控制这些风险。”

愿与君以此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如何追求中年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