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独处

摄影:王克红

每每灵光乍现时,都是在我独处的时候。

有人说:独处能力是情感成熟的标示。心理学家伊斯特·布霍兹把独处描述为“有意义的独处时间”,“独处、幻想、沉思和私人时间能够提供不可估量的慰藉,”布霍兹强调,“记住不只有爱能够促进心理健康,工作和创造力同样能促进健康。”

其实我并不知道布霍兹是谁,但我非常认同他的这几句话。

我喜欢的美国十九世纪的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她从二十五岁开始就完全闭门谢客,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创作,在她的一生里,她创作了一万八千多着诗。我们现在可以轻易地买到她的诗集,但是在她离世之前,她仅有八首作品发表。

她的每一首诗都非常棒,简洁而有力,轻盈而让人沉思。当然她的一首诗我也背不了,可是我只要翻开她的作品,就能跟随着她的文字开始进行幻想和思考。在夜深人静时,在一盏台灯下,依靠在床头,任由思绪犹如精灵般地四处飞舞,这样的体验是非常美妙、愉快而饱满的。

在繁华的热闹中写下来的诗歌,通常都带着非常浓厚的烟火气息,这样的诗歌非常容易创作,却是难以多加品读。只有在独处的世界里,才能寻找到直达心灵深处的光明小路。

我常常在独自的行走中获得无数灵感,天马行空的白日梦做了很多,也正是这样,我才能把一切所有幻想慢慢变成文字,再安静地敲打出来。

也正是独处,它让我发现了自我,也让我的情绪慢慢成熟起来。伴随着独处中的反思,我开始全方位地思考自己,开始深刻地直视那些内心深处过去不愿去查看的地方。慢慢地,我的眼里不再任何琐碎的烦恼,因为补偿时光流逝的念头和行动让我忘了一切。

独处,并没有让我完全离群索居,它只是让我更加亲密地与自己相处。其实,在独处的时候,我感到自己更加容纳了太多的人性。我不再轻易地生气,不再轻易地抱怨,性格也慢慢趋于平和,一切都在渐渐地变得美好,恐惧、痛苦、快乐都变成了我思考的源泉。

我自己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能自动屏蔽那些纷乱的声音及影像,仿佛身体里已经装上了一个自动开关,只要思考开始,它就自动工作。读书,写文,思考,工作,这个开关都能自如地控制。虽然它偶尔会失灵一下,却也是因为那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造成的。

有时候,我觉得一个人不太舒服时,我就会走进闹市里,在热闹中,我仿佛是一个旁观者,我在慢慢行走,看着车水马龙的穿插,看着风摇树叶的动态,看着行为匆匆而过的人们的神态,看着孩子奔跑的身影。

在闹市中,有些想法突然而现,却有一闪而过,快得我连留住它们的念头还未升起,它们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通常,我会遗憾一会,但再多走上几步,我又会沉浸在下一个观察中。

我不再为失去的烦恼着,相反,我深深地感到自己开始与世界的相遇和连接,突然能够理解世间百态的演化。当我完全接收到这个信息时,所有的电视剧对我来说就索然无味,再好的剧本,哪里能深入到人群中去体会来得更深刻呢?

每天清晨,我会对自己醒来的身体说:“感谢你,我亲爱的身体,你让我保持着最良好的身心健康,让我得以开心地渡过每一天。”如果遇上身体不适,我就在幻想中抱住自己身体不舒服的那一部分,像对待孩子一样抱着它,安慰它,感谢它。慢慢地,与身体的沟通之路已经打开,随时随地,我都能与身体进行深入地交流。

如果身边多有一个人,那么我的情绪就会转移到这个人的身上,就会无暇照顾自己。无暇照顾自己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因此,我尽量想办法远离爱情和婚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只有一个念头,如果我不好,那么与我相关的人都不会好,只有我能好好爱自己了,那么与我息息相关的人才会幸福。

每个人选择爱自己的方式不一样,我选择了更多的独处。

不一定要走到野外去才能寻找到完美的独处,只需要在相对安静的环境里,保持内心的宁静,思想就会无论在何处都能使人更加接近事物的终极本质,心灵就会在周围的空间里无限延伸,融化在其中,此时,外在空间与内在空间慢慢地成为了一体。

好好体会,好好独处。

2018.9.13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的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