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自己的勇气》董洁喊儿子“爸爸”,张雨绮却霸气自称“老娘”,她们是怎么了?

董洁最近的话题度真是有些“高”了,带儿子上综艺,喊儿子“爸爸”,还和儿子亲吻,拍婚纱照。董洁曾经在采访中直言:希望儿子快点长大,就能够保护她了。而董洁和前夫潘粤明的往事也被人扯出来当做笑料讲。

再看张雨绮的“简历”,刀砍丈夫袁巴元,闪婚闪离,自称“老娘”和粉丝隔空对骂……妥妥的大女主形象,而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又化身妩媚小姐姐,真可谓是“百变女郎”本女郎了。

也许我们不了解他人的经历,不可做过多臆测,但从心理学角度去解析,董洁是因为极度缺爱,所以她把爱都压在儿子身上,张雨绮却不屑别人的爱,因为她有足够的爱都给了自己。任谁都看得出来,一个“自爱”的人,气场是多么强大。

自爱,自信,自尊,是一个人感受爱感受幸福的前提。不自爱,不自信,不自尊,是一个人不幸的根源。

无条件的爱自己,有条件的爱他人,就这样简单的道理,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学不会。读《成为自己的勇气》,与高手对话,学会自爱,自信,自尊。

《成为自己的勇气》作者风墟是壹心理专栏作家,更通俗的说他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读这本书的感觉是,一位坐在你对面的老师在和你平等的对话,这位老师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告诉你该怎么去疗愈。

读这本书之前,我想提醒大家一下,《儒家修身九讲》里有段话说得好:“现代人在理解古代思想时,有时会不自觉地受实用、功利思想的影响,误以为古人的修身思想不切实际,而不知道是自己把古人的思想矮化甚至丑化了。”无论是儒家,道家,哲学,心理学,这些精神层面的内容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但对待精神心理上的相关的内容很多人容易抱有成见,觉得华而不实,不切实际不可行,那在学习这些内容的之前,一定首先要摆正心态,放下成见,才能够真正的吸收它的精髓。

1、真正的自爱是什么?

网络上太多鸡汤文把“原生家庭”的概念已经扭曲成了一个恐怖的代名词,只要是心理问题,就都能和“原生家庭”扯上关系,这也是“原生家庭”的错,那也是“原生家庭”的错,“原生家庭”背了无数的锅。

实际上,“原生家庭”也许对你是有过一定的影响,但是当你已成人,你能自己思考,自己做选择做决定的时候,你所有的心理问题还全部归罪于“原生家庭”,那就天理难容了。

言归正传,我们说“自爱”是什么?我理解的自爱,就是在意自己的一切,并且接纳自己的一切。

很多不自爱的人,往往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在他人的评判标准下活成一个自己讨厌的样子,他们往往想不起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忘记了自己是否过得舒坦。

别人的一句话就改变了你的决定,别人的一个表情就动摇了你的意志,别人一个眼神就让你把想说的话都咽了回去,这样的你能感觉到活的舒坦吗?

也许会有人说,“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好的啊,那么你想想,多少次你是接受了别人所谓的“意见”而使得事情朝着你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了?总有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反驳,鉴于篇幅有限,本人口才欠佳,还是留给风墟(《成为自己的勇气》作者)来把你的反驳“驳回”吧!

那么,我们再来说说不自爱的人,过度在意别人看法究竟是什么病?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1、害怕得罪人。我也经常有这种感受。明明满腹牢骚却不敢说出来,害怕领导责骂;明明不想做的事却不得不做,害怕伴侣冷落;明明很介意却不敢提,害怕和同事发生冲突。

2、自卑。自卑的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去关注别人,关注的点就在别人对他有没有不好的看法。自卑和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

3、敏感。敏感的人容易感知到他人的情感,通常有可能感知到的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他就是控制不了,容易多想,容易受伤。

4、习惯将自己和他人进行对比。“只有变得更强、更厉害、更完美,才能胜过别人”,如果你总是有这种要与他人攀比的心态,那么你也很难去在意自己是否已经“累的喘不上气”了,毕竟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不停地攀比那就没有止境了。

5、试图成为别人。这个属性可能属于“重症患者”。我们小的时候被父母拿来和“领居家孩子”比成绩,我们长大了被拿来和“邻居家老公”比工作,我们老了自己和“领居家大爷”比退休金,终其一生,我们都想活成“邻居家”那位人物。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终其一生都活在这种幻想里,一辈子都活在外界的评判标准里——他们为了成为“别人”,而浪费了“自己”的一生。

6、不能接纳自我。不能接纳自我的人内心总感觉是空虚的,总是无法从自己的内心获得支撑,而必须寻找外界的认同。

这6种病因并不是每一个过度在意他人看法的人都有的,我们对号入座,然后努力去克服。怎么去疗愈“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这种病呢?

1、你必须记住,别人没那么在乎你,也没那么关心你。“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本质上是“过度自我关注”,实际上别人怎么看你并不重要,而是你自己把别人的看法看的太重要,并将这种看法导致的后果看的太过严重。

2、于你而言,这个世界上,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别人和别人的看法都不重要。有些人看到这句话第一反应是“这也太自私了吧!”,这其实很可悲,大环境造就了我们的教育观,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舍己为人,却从没人教育我们首先要爱自己。太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幸福的原因也在于此。

3、把你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要委屈自己,成全别人。你明明受了委屈,却还被人说“你能不能换位思考一下?”时,你有没有想抽他的冲动?凭什么我要委屈自己替你着想呢?

4、不要害怕得罪人。怕什么,天塌不下来,你想说的想做的根本造成不了毁天灭地的伤害。但是不害怕得罪人并代表你要去刻意得罪人。

5、放弃“成为更好的人”“努力变得更优秀”之类的幻想。 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就是被“功利”驱使着往前走的,你想要赶上它的节奏,就必须付出代价。可是,无论好的,坏的,都不重要,你想要的才是最重要的。

成为“你自己”,而不是成为“优秀”或“卓越”,这才是自我实现的真正含义。

以上5条是在治愈过程中必须要时刻谨记,并且内化成可以改变潜意识的精神信条,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它们才能够对你起作用。

2、真正的自信是什么?

说句可能让你感觉很戳心的话,自信是源于对世界的认知,你的不自信其实是因为你自己的无知。

自信的本质是正见,就是对事物正确的认知和见解,而不自信的根源在于不具备这种正见,所以不自信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对的。

  人不自信的根本原因,是不具备正确的认知世界的智慧。

张雨绮的气场就源于她的自信,从《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张雨绮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她的确有一套自己认知世界的理念。

知道了不自信的根源,我们便找到了建立自信的方法。自信从建立“三观”开始,一个人从外界吸收知识和理论,并不断推翻再重建,再推翻再重建,慢慢就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形成稳固的“三观”,这时候你就有了一套自己的认知世界的方法,自己能够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无所谓的,然后你的自信也就随之建立起来了。

那么怎样建立自己的三观,拥有“正见”呢?

风墟给我们的答案是“读书和思考”。一个人的阅历,来源于自己走过的路,经过的事情,还有读过的书。阅历是帮助一个人建立“正见”的基础。

系统化地读书,无论你选择的是哪一个学科,只要你深入地去挖掘,系统化地去思考,在这个学科里你总能找到认知这个世界的切入点。

自信的人对事物都有着自己的一整套清晰分明的观点,并且有着严密的逻辑来支撑他的观点,自信的人不惧反驳,因为即使你提出异议,他也能有条不紊地驳回去。而不自信的人总是表达事情含混不清,即便是表达了一个有些倾向的观点也没有底气,因为他没有严密的逻辑来支撑他的观点。

对事物有自己的认知,并且有足够的逻辑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一切都仰仗于一个人的知识体系,或者说“三观”。

而那些无知却又“自信”的人,只能说是盲目自大而已。

结束语

《成为自己的勇气》是我读过的最通俗的心理学书籍,因为作者风墟在写书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一名心理学家,只当自己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他也没有把正在读书的我们当成是读者,而是把我们都当成是在他的心理咨询室里坐在他对面的患者。

所以《成为自己的勇气》里没有任何枯燥乏味的名词和定义,有的只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对你的谆谆善诱。

《成为自己的勇气》从一个人为何感觉不幸福讲起,讲到怎样解决“越努力越焦虑”的状态、情绪管理怎么做、讨好型人格怎么改变、拖延症怎么治、安全感怎么获得、怎样成为真实的自己、如何建立自信、如何建立健全的人格……几乎涵盖了一个人最常遇到的所有心理问题。这本书是作者风墟的良心之作,他在努力帮助大家建立自爱、自信、自尊的自我。

如果说让我只选择一本心理学读物,我不选择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也不选择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我选择风墟的《成为自己的勇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为自己的勇气》董洁喊儿子“爸爸”,张雨绮却霸气自称“老娘”,她们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