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天生带有自我疗愈的功能,我们只是需要给身体一些时间。多出去走走,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亲近大自然,就能有效减轻压力,放松身体,减轻抑郁倾向。
有人说: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它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蜿蜒小路,只要是你的心之所往,那么它就是你的人生驿站,让你的灵魂得以安放。
去找到这么个地方,去疗愈自己。
2.当自己经历了最难熬的时候,就彻底释然了。
因为很多糟糕的事情都只是自己吓唬自己。
如果自己只是在一旁看着,或是躺在床上想这些事情,事情就会越想越困难。
当你真正去做了,发现也就那么回事。
因此,一定不能把时间浪费在焦虑上。
焦虑是最没用的,它会吞噬你大把的时间,让你觉得有事在忙,陷入内耗,实际上却什么都没做。
的确,很多事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事情产生的悲观想法。
3.辽丽雅认为对方真的爱上了自己,老吴总以为自己熬不过去眼前的日子,他们之所以内耗,就是因为爱胡思乱想。
所以,我想说的是,摆脱内耗的前提就是停止胡思乱想。
4.心灵导师拜伦·凯蒂在著作《一念之转》写到:
“所有我们的压力,无一不是因为执着于不真实的想法而造成的。
每个不舒服的背后,都存在一个不真实的想法。”
当我们执着于寻找不存在的真相时,便会走进自讨苦吃的灾难化思考。
因此,当一个人陷入内耗时,最需要的是去改变心中无端的想法。
5.书籍《一念之转》中曾讲到一种确认事实的方法。
即当你察觉到自己陷入焦虑的时候,先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然后问自己,“那是真的吗?”
再问自己第2遍,“你能100%肯定吗?”
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说:
“愈透彻了解你自己和你的情绪,你就愈能成为真相的情人。”
当你陷入焦虑之时,判断让你陷入焦虑原因的真伪,有助于厘清真相。
相信你能够找到内心中最真诚的答案。
6.作家松浦弥太郎曾说:
“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如果你认为自己陷入了灾难,不论是你是否真的陷入了困境,你都会产生悲观的情绪。
相反,如果你的看法是乐观的,就算你在困境之中,也不会因此而郁闷。
当你停止思考那些吓唬自己的想法,便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
因此,想要摆脱无止境的质疑和争辩,不如先改变自己的想法,乐观面对眼前的问题。
当你控制了自己对问题的想法时,胡思乱想自然也就消散了。
7.有人说,世上大多数的烦恼和沮丧,都是杯弓蛇影的自虐,所有的担心和忧虑都是想太多。
当你陷入内耗,焦虑之时,与其自寻烦恼,让思想被牵着走,不如停下来思考,让自己纠结的到底是什么。
一旦你弄清了事实,内耗自然就会减少,看问题的格局和视野也会变得更加开阔。
每个人都是反照出自己影像的一面镜子,是你自己的想法在响应你。
因此,别让无端的想法控制你自己,做自己想法的主人。
8.《滚蛋吧,肿瘤君》中有这样一句话:
“上天为什么安排我们生病?那是为了提醒我们人生只有一次。”
9.
生活的主色调就是焦虑与希望并存。
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
“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生活里,我们总是一边被莫名的压力所侵扰,一边又期盼希望的曙光。
然而,再明媚灿烂的日子,也会有光照不到的灰暗。
就像张文宏医生所说的一样,焦虑与希望并存,才是生活的主色调。
唯有调整心态,一步步去打破焦虑,才能让希望演变为现实。
而焦虑,也正是希望的另一个别称。
然而,时间和生活会告诉我们,既然无法改变现状,不如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尽力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人生处处有磨难,焦虑本就无法避免。
只有保持清醒,用自律和热爱,努力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小事,才能在与焦虑的对抗中,赢得希望。
打败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然后让它成为你的希望。
10.白岩松曾说过:
“接受平淡,就是接受生活的真相。”
平凡琐碎,波澜不惊的生活,很容易消磨掉热情与理想。
当岁月的车轮走过一程又一程,我们所期盼的远方,总会在追逐的脚步中,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