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简记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是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儿子,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是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1937年开始,他和妻子林徽因等中国营造学社同仁,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包括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宝坻辽代建筑广济寺、河北正定辽代建筑隆兴寺、山西辽代应县木塔、大同辽代寺庙群华严寺和善化寺、河北赵州隋朝建造的安济桥等。这些重大考察结果引起国际上对这些文物的重视,也为梁思成日后注释《营造法式》和编写《中国建筑史》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梁思成先生在《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中指出:

“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虽然对于新输入之西方工艺的鉴别还没有标准,对于本国的旧工艺,已怀鄙弃厌恶心理。”“纯中国式之秀美或壮伟的旧市容,或破坏无遗,或仅余大略,市民毫不觉可惜。”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

纵观中国古建筑发展史发现,中国古建筑之所以能在世界建筑历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是有着自身独有的特征。在建筑宗师梁思成先生的著作中,有着对中国建筑特征与建筑艺术的介绍,可从七个方面来分享:

特征一、屋顶造型特殊

翼角翘起是中国古建筑屋顶的显著特点之一;翼展的屋顶造型:

“如鸟斯革,如翠斯飞”,“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露远”,就是对屋檐翘角的描写。

特征二、崇厚高大的建筑台

基近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先生指出中国古建筑具有三段式特征,即台基、屋身、屋顶三方面,台基就如人的双足,承托着屋身和屋顶,通过台基的尺度可反映出建筑的等级

特征三、装饰部件、木装修

中国古建筑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这些装饰装修构件,多为玲珑剔透的木刻造型,传统建筑木装修无论在工艺,技术和艺术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建筑中,装修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特征四、建筑群由多重院落组成

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形式结构蛰伏着封建儒家思想的灵魂,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精神内核它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在布局上具有重要的特征

特征五、色彩的施用

古建筑从西周时就运用色彩作为“明贵贱、辨等级”之用,春秋时不仅宫殿建筑柱头护栏,梁上、墙上有彩绘,并已使用朱红、青、淡绿、黄灰、白、黑等色,秦代继承战国时礼仪,更重视黑色汉代,发展了周代阴阳五行,理论五色代表方位更加具体,青绿色象征青龙,代表东方朱色象征朱雀,指南方白象征白虎,代表西方黑象征玄武,表北方黄象征龙,表示中央;这种思想---直延续到清末,天花一般为青绿色调,栋梁为黄、红、金、蓝色调柱、墙为红色或大红色,这是中国古建筑的又一大特色。

特征六、整期对称式、自由多变式

对称式布局是中国古建筑传统庭院构成的主要方式,古建筑庭院包括宫殿型及寺庙型庭院其基本上都是采用对称式布局模式,所有的宫殿、寺庙、坟墓、衙署、书院等古建筑组群的庭院除极小数庭院外,基本都采用对称布局模式。

特征七、在石结构力学特征上的认知不足

中国古建筑是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木构架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由立柱和横梁组成的“间”字构架,是中国建筑具备的独有优点。

梁思成先生说:“观察西方传统建筑,我们就好像在看一幅西方的油画,可以从某一个确定的视角来完整的观察这座建筑,就像观察一幅油画-一样,但是我们观察中国传统建筑就很不一样,看中国建筑就像看- -幅卷轴画,我们打开画面是慢慢展开的,一点一点的才能完整地把这幅画所表达的空间感觉出来"。

建筑作为艺术的一门和审美的载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因为人的审美意识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说,学其本质,即创造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建筑艺术》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