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邓艾手握重兵,为何最后惨死囚车,让司马昭拍手称快?

邓艾(179~264年),字士载,初名范,后因与乡中族人同名,屡同误会,乃改名为艾。是三国后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幼蓄大志,每见山川形胜,便研究如何用兵布阵。曹操袭占荆州时,他举家迁往汝南郡。魏太尉司马懿重其才,征召他为属官,后升为尚书郎。喜平元年,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守。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将姜维有功,赐关内侯,加讨寇将军,迁城阳太守。魏甘露元年(公元256年),他以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封为邓侯。

邓艾长期身任武职,却十分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早在任司马懿掾属时,便建议屯田两准,广开漕渠,并著《济河论》阐述他的主张,受到司马懿和曹不的赞赏与支持。《晋书·食华志》上说,邓艾的主张推行后,寿春到京师洛阳这一广大地区内“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对于如何改善魏国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力,邓艾认为,国家应重视水利工程建设,改善水利条件,扩大灌溉面积,疏浚河渠,灌溉农田,畅通漕运。他主持屯田事宜时,在两淮“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准颖,大治堰陂于颖南颖北,穿渠二百余里,溉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皆相连接”,使淮河两岸万余顷土地粮食丰收。此项工程既有利于农田灌溉,又便利了漕运交通,民被其泽。使曹魏政权在三国中始终保持了最强的经济实力,为后来的三国归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邓艾虽为一代名将,文武兼资,美中不足的是他有口吃的毛病,可是却歪打正着,由此成全了“期期艾艾”这个成语。原来,西汉时梗臣周昌口吃,在奏事时常将“极、亟”用方言说成“期”,因为口吃,于是常说是“期期”,君臣常为此而发笑。邓艾也口口吃,奏事时自称“臣艾”时往往一着急便结巴,说成“艾艾”。司马昭曾调侃他:“卿云艾艾,究有几(个邓)艾?”邓艾口拙而内秀,即时引经据典地回答道:“《诗经》云:“凤兮凤兮',还不是一个凤凰?”此语一箭双雕,既为自己的口吃作了掩盖,又暗喻自己的才干,乃人中之风,且是唯一的。司马昭见他才思如此敏捷,也不禁开怀大笑。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他率军伐蜀,迫使蜀将姜维初退陕西汉中,再退四川德阳。邓艾拒守剑阁,隆冬十月,他又出阴平小道,穿七百里无人区,凿山劈岭,开辟道路,修筑桥梁阁道,登高涉险,艰难倍尝。加之道路难行,輜重运输困难,粮草将尽,前进无路,后退无功。他身先士卒,用毡裹住身体,从高山上滚下,将士们见主帅如此,哪敢惜命,皆踊跃攀藤扯葛,手足并用,贴崖而下,绕过蜀军前沿防线,直达纵深。斩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于绵竹,捣袭成都,逼降刘禅。

邓艾攻占成都后,被升为太尉,倚功生骄,主张立刻顺江而下进攻东吴,并狂言无忌,被钟会抓到了把柄。钟会乃大书法家钟繇之子,书法极好,他派人截获司马昭与邓艾间之通信,模仿司马昭笔迹,对邓艾吹毛求疵,严辞呵斥,又模仿邓艾笔迹,对司马昭倨傲无礼,以下犯上,在二人之间挑拨离间。司马昭中了钟会之计,认为邓艾反意已显,使于公元264年春天命钟会将邓艾押解回京。钟会奉命后,想用借刀杀人之计乘机除去担任监军的司马昭之心腹卫灌,便命他去收捕邓艾。他认为邓艾必定会杀死卫灌,而他自己兵力数倍于邓艾,自不难将其制服。没想到到卫灌也不是盏省油灯,他竟然用计擒获了邓艾。

钟会见邓艾已成阶下囚,自己没有了对手,于是决计造反,司马昭既知他心怀异志,早已派重兵截断了钟会的退路。钟会见司马昭识破了自己的阴谋,决心公开打出反旗,谁知部将意见不一致,他被忠晋派将领所杀。邓艾之部下见钟会已死,企图劫监车救出邓艾,结果行动时被卫灌击败,邓艾被当场杀死。

司马昭得知邓、钟二人皆死,兴奋得几乎发昏,因为蜀国已经灭亡,而又兔死狗烹,除掉了两个足以令他寝食难安的政治敌手,在瞬息万变的政治斗争中,他司马昭成了最后的贏家。

司马炎称帝后,曾下诏说:“邓艾虽矜功失节,然逆叛无实,束手受罚,其情可悯。今大放其家,还使立后。”(《三国志》卷二八有传)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代名将邓艾手握重兵,为何最后惨死囚车,让司马昭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