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总结下

       上篇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一个部分:阅读的第一大功能,是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人格;接下来我们学习后面两个部分阅读的第二大功能,是提升我们的交际能力;最后,我们来学习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第二部分:就是阅读能提升我们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的关键是语言沟通。其实语言沟通的过程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抓住别人说话的要点,加以理解之后,再用自己的观点进行对话。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进行这方面的锻炼。这涉及到三种能力需要掌握:归纳,替换,分离

       首先,抓住话语中的主干,这是人际交流的王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归纳。斋藤孝推荐了一种“三色笔记法”来练习归纳,就是阅读时,用一支有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圆珠笔划重点。当你认为读到了最重要的内容时,就用红笔画下来,相对重要的内容用蓝色画线,不那么重要但是也比较有意思的内容,可以画绿线。

       如果在阅读时,不太好确定哪些内容是最重要的,可以先暂时都用蓝色笔画下来,然后再次阅读画线的部分,从其中选出最重要的内容,画成红线,这样比一上来就区分红线和蓝线内容要更高效一些。时间长了,我们就能锻炼出在大量信息里找到最重要内容的能力,应用到谈话中时,就能迅速发现别人所说的重点是什么了。

       接下来我们要掌握的能力,叫做语言替换。在抓住别人说的重点后,我们还要进行理解并重新组织语言,把别人的说法替换为更加容易理解的词语,也就是“换个说法”,这就能让对方明白,你理解了他所说的内容。这好像是一个翻译的过程,斋藤孝称之为语言替换,是沟通中的高级能力。它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来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才能够实现。

       掌握这种能力的窍门是,如果对方说的是抽象内容,你可以把它们替换成具象的话语,而具象的内容可以替换成抽象一些的内容。比如对方和你谈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这个概念的时候,你可以和他具体地说说马尔克斯的某部作品,这就是把抽象的内容替换成具象的语言。而如果对方说起《大话西游》这部电影里的某个情节,你可以问问他,是不是觉得这个设计有点后现代主义的风格,这就是把具象的内容替换成了抽象的。这样的交流不但不会偏离主题,还能显得张弛有度,有种思想交锋的感觉。

       我们要掌握的第三种能力,是要学会适度的分离。美国有一位传播学教授,叫沃尔特·翁,是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的核心人物。他认为,口语是一种使人相互靠近的沟通方式,但在沟通时,仅仅靠近是不够的,比如说有时彼此说得越多,却越说不明白,所以我们还必须要学会分离的沟通方式,退一步看问题。

        这里的分离,指的不是疏远,也不是隔绝,而是找到一种媒介,来进行表达。沃尔特·翁觉得写作就是最好的分离方式。虽然比起面对面的谈话,写作在人与人之间增加了文字这种媒介,形成了某种距离感,但是比起口语,写作更客观、理性,能用文字进行更准确的表达,传递出来的意思也更丰富,使人们在退一步的同时,减少了主观性,增加了一些客观视角,更清楚地看待事物,反而更有利于增进人们的相互理解。

       所以通过练习写作,可以增强沟通能力。掌握写作技能的前提仍然是阅读,伴随阅读,再采用斋藤孝推荐的一种“三色写作法”,就可以进行写作训练。

       前面我们提到了用三色笔画重点的方法来做笔记,三色写作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从画红线也就是最重要的部分里,挑出一些内容,抄写在纸上,然后写出自己为什么认为这些内容是重要的。这就是写作的主干了。然后,我们还可以找出一些画绿线的内容,也就是不那么重要但比较有意思的部分,也抄在纸上,再写出为什么会觉得它们有意思,作为主体的有趣补充。这样,一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就写成了。

       类似这样的方法,在斋藤孝在他的其他几部作品里也都提过,它的核心就是抓住几处最能打动你的文字,说出打动你的理由,也就是最直观的感受,再对文字加以修饰。这几乎是和我们的直觉最接近的训练方式,比较容易掌握。如果你仍然觉得这样有难度的话,可以从摘抄文章开始练习,毕竟,能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练习写作的目的。

       这就是本期的第二个重点内容,阅读可以培养三种能力,从而提升交际水平。首先,阅读能让我们拥有归纳能力,可以快速地抓住语言中的关键。其次,阅读还能帮助我们提高语言替换能力,就是把别人的话加以理解,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做进一步的沟通。

       第三,阅读可以锻炼写作能力,让我们学会准确的书面语表达,更有利于彼此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说说最后一个重点,阅读不是天生的技能,它如同体育运动,需要经过不断训练才能形成,而且有具体的训练方法。很多人都喜欢足球。足球有一项很基础的技能,就是停球。如果停不好球,在激烈的比赛场上根本就没法踢,哪还谈得上什么盘带、射门。阅读就好比是停球,如果打不牢这个基础,其他一切思维活动都很难有所突破。

       我们可以通过四个具体步骤,来循序渐进地训练阅读能力。

       第一个步骤是听人读书。听书时,人会跟随语言去想象气味、声音、画面,想象力能被充分激发。作品的语言越细腻,人的感官越能够得到磨练,越能有印象深刻的感受,求知欲也会随之迸发出来。这一步更适合孩子,成年人可以跳过去。

       第二个步骤是朗读。它对人产生的影响会更直接。日本东北大学的一个课题组,早在2002年就通过实验证实,人在读书时,如果朗读,大脑的活动区域比默读时的区域更多。朗读能增加注意力,那些在默读时可能被忽视掉的字句,一个也没法漏掉。而在朗读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声调、语速,又会影响到我们对文字本身的理解,所以朗读还能使我们更容易理解文字中那些隐晦的含义。

       第三个步骤就是记笔记。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了“三色笔记法”以及它的作用,说到底,画线是一个锻炼判断力的过程。而寻找重点这一行为,会使我们在阅读中始终保持紧张感,集中注意力去理解书中的含义。而当我们再次翻阅之前读过的书时,只看画线部分就能快速温习重点,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进行深入的思考。

       最后一个步骤,叫做变换阅读速度,就是根据每本书的深浅程度,来决定该用多快的速度来读。甚至在同一本书中,我们也要去区分,哪里应该慢下来仔细读,哪里大致看看就好。这需要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作为基础,尤其是在读过一些厚书或难读的书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可以轻易地掌握阅读的快慢程度。训练这个技能的目的,是要学会同时阅读几本节奏不同的书,在多个内容之间来回切换,这种并读的方式会让我们的脑容量越来越大,使思考能力得到提高。

       经过这些阅读技巧的训练,如果你能达到一种状态,就可以说自己拥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种状态被斋藤孝称为“伴随紧张的愉悦”,是阅读时最理想的状态。

       我们在练习跑步时,始终会保持肌肉的紧张,在跑到一定距离时,甚至还会有疲劳感出现。研究已经表明,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可以促使人体内分泌出一些化学物质,给人带来愉悦感,这就是“伴随紧张的愉悦”。和运动相似的阅读,必然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在一开始我们就说过,阅读可以提供一个虚拟的人际关系网,让我们如同面对各界精英,聆听他们的经验之谈。当我们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浮躁的心态已经不存在了,虚心求教的愿望占据始终,面对优秀之人,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注意他们所说的每一个细节。

       除了心态,有的阅读行为也会促成紧张感,比如朗读,它会检验我们的阅读能力。遇到某个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如果是默读,我们很容易含糊过去,但如果朗读的话,是没法跳过去的,必须要搞清楚怎么念才行。而且只有在领会了文章含义的时候,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否则就会磕磕巴巴。所以在朗读时,我们如同经历一场考试,怎么会不紧张呢?更何况,从生理上来说,朗读时,我们必须拓宽自己能看到的文字区域,要看到比所读的文字更远处的内容,这种超出正常目视速度的做法也会让我们紧张起来。

        但无论怎样紧张,当一本书的内容能给我们带来深刻印象的时候,在我们的思想中留下一些东西的时候,那种愉悦感都会出现,并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不会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消失,反而会不时地浮现出来,让我们再度产生充实感,使塑造自我的过程不断得到完善。所以,伴随紧张的愉悦,会让我们在锤炼自我的境界中,感受到阅读的力量。

       总结: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期的重点内容。 阅读之所以是一种有力量的行为,是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两方面的提升。一是能使我们形成有益的人格,因为阅读可以让我们邂逅各种人生经验,唤醒内心的“暗默性认知”,把自己的现实体验和阅读感受结合到一起,在原有人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并通过汲取多元的观念,扩大视野,学会三思而行,使人格日臻健全。

       二是阅读能使我们的交际水平得到提升,通过锻炼归纳能力、语言替换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学会冷静、客观地看待事物,使思想意识变得深邃、准确,更有利于彼此的理解与沟通。

       而为了实现这两方面的提升,我们可以通过听书、朗读、做笔记、确定阅读速度这四个步骤的练习,去训练阅读能力。而最终,如果我们能达到“伴随紧张的愉悦”这种状态,就可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阅读力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的力量》-总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