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千古文明,何为立德修身?

人之立身,所贵者唯在德行也。纵观古今,可以说,还未曾有一个民族如中华民族一般将“德行”摆在为人修身的制高点上。

德行,一个高雅的词。古之有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弘扬徳风,为君子者,必品行高洁;然而,不能否定的是,德行,也是一个厚重的词,古今多少人才子佳人为其赋诗写句。但现今,就其结果而言,情况却不容乐观。个人缺德、社会失德导致整个民族文化“掉档”的事例数不胜数。那么,到底何为修身立德?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何为修身立德?我的回答便是:立德修身,当以诚信为本。

言必行,行必果是谓诚信也!薛瑄坦言:“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为人当以诚信为本,观竹之品格,习莲之高洁;彰梅之风骨,拥松柏之正直。对于个人品德,抑或是社会公德的衡量,其必然体现在“诚”这一字上。

诚信修身,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都应坚守。回望中华上下五千年,“诚信”的传承从未遗失。一诺千金这一成语的由来至今还广为流传。秦末时期,有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承诺、讲信用而著称,奉行说一不二的原则,信誉之高实属常人难比,由此朋友遍四海;东汉杨震所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传诵至今,已告诫多少为官之士,切不可忘了为官需为民;秦国商鞅推行变法,第一个遇到的问题便是:“民不信。”那么以何推行法令呢?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不信需用诚心换,立信成为继续努力的事。商鞅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以立信,最终法令得以顺利推行。

季布为人以诚信修身,获万世之名;杨震为官以诚信自戒,得百姓之信;商鞅借诚信救国,以民信改秦之旧制。以先贤处事之原则来看我们大学生群体,我们在立德修身之路上又将诚信为本放在了何处?

大学生是新时代的朝阳,新时期的曙光。传千古中华文明,创时代之潮流。可以说,我们青年是带着先贤的期许、承担着时代责任存于天地间的,但遗憾的是,我们似乎并没有接好这个重担。大学生的陋习屡见不鲜。头顶苍天,足立大地,却做不到脚踏实地,胸襟坦荡;以学习之名却做着与求学无关之事;本应是传承中华优秀文明的使者,却连最基本的为人处事修身之根本都未曾坚守。诚信为本,修身之路行于路上,中华文明虽广袤且影响深远,但如果少了坚守的人,那么一定也无法继续传承下去。

诸葛亮有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青年们的修身之路且行且远,行于路上,需铭记诚信为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千古文明,何为立德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