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与真知学习笔记

我们以人际关系作比喻的话,你跟另外一个人的关系,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跟他“熟”还是“不熟”,而这个关系细分起来的差别是非常大的,或者说,如果用不同颜色来显现关系的密切程度的话,色差是非常大的。

对一个知识的掌握程度,粗看差别不大,但细看差别非常大,黑格尔干脆把那些我们通常以为我们知道,但其实不知道的知识叫“熟知”,真正知道的知识叫“真知”。

我们以商业为例来说明“熟知和真知”之间的差别。

当一个产业趋势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量玩家瞬间涌入的情况。他们之所以迅速进入到这个新兴行业,是基于他们的认知的。而他们的基本认知是两个:一,这里蕴含着巨大的机会;二,这跟以前的玩法不一样。但当你继续问第二层次的问题,他们往往就说不上来了,再往第三层次、第四层次、第五层次……你根本连问都没办法问。

最终创业成功的企业,其实就是认知升级的速度和程度最优,得以幸存下来,因为它们以非致命的代价——有时候甚至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快速实现了“认知升级”。

“辩证”就是:
1.提问题、质疑;
2.质疑以后,你来反驳;
3.反驳的过程剥离了伪认知。
通过“辩证法”,你渐渐达到了真知。
不断地提问,每一次提问相当于一个更新、更细化、更真实的场景出现。

我们的头脑当中知识的占比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的认知里都包含着两种成分:熟知和真知。

一个人的认知优势体现在他的真知跟熟知的比例:如果你头脑中净是一些熟知,基本上没有真知,或者说只能回答第一个问题,大量的知识只能经受住第一问,你的认知就没有优势。拥有“真知”的人是能够让自己的熟知经受住下一问,并且在下一问的过程中,用最快的方法找到解决方案。接下来新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又能快速地去寻找新的答案。

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认知理解为一个物种:这个物种要面对的环境是一个或者一堆问题,你是否能打怪通关进入下一级,就等同于你的熟知是否能不断救赎,在通关以后逐渐接近真知。

为什么有的人头脑当中除了熟知,真知的含量很少呢?因为他很少接受真正的提问。如果他处在一种真实的、有选择压的环境里,被迫去回答,给不出解决方案就会被淘汰的话——他至少有50%的可能让自己的认知迭代和进化。

认知就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角是环境——你的认知环境。这个认知环境常常表现为一个或多个问题不断出现在你头脑当中——没有这个问题出现,你头脑当中的“熟知”就会停留在原来的层级上面。

鹦鹉有简单的学习能力,接下来是长时间的“播放”,它可能根本就没有认知,而是一种“碳基录音机”,能把某个声音录下来进行播放。比如它说“欢迎光临,好久不见”,你要是问它,“我昨天还来了,怎么就是好久不见呢?”它就不知道,没办法回答了。
从鹦鹉的例子能知道:认知的特点是屏蔽提问,而提问既可能是一个口头上的问题,也可以表现为一个环境的挑战。当你屏蔽了这个提问和环境的时候,你已经滞留在“非认知”状态了。

总结

  1. 任何人的认知都包含熟知和真知。
  2. 所谓“认知优势”是提高真知在整个认知中的比例,而很多人的认知之所以没有优势,是因为他的所谓“认知”当中有太多的熟知——经不住疑问的那些知识。
  3. 打造“认知优势”的唯一的途径就是持续地经受提问,让那些认知体系里的“伪物种”尽可能灭绝。

你可能感兴趣的:(熟知与真知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