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学习:N1高分经验分享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神经科学可以研究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斗胆基于科学的认识写一写自己的经历,希望能破除一些常见的迷信,给尤其是成年之后开始学习的同辈一些信心。

1、关于N1考试

首先要明确,学习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过什么考试。我考试纯粹是因为职场上需要用JLPT考试结果作为一种简要快速说明自己语言能力的方式,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目的我是不会去考试的。对于升学的同学也一样,固然入学需要成绩,但那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入学之后能听懂讲课、能与老师同学交流。

反过来,也必须要首先有高水平的语言能力作为大前提,讨论怎样考好考试才是有意义的。Yuki老师有时候会跟我吐槽,有些学生总是揪住具体的习题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在我看来这就是中国应试教育典型的后遗症:中学的时候英语课好像就意味着做不完的阅读语法完形填空,因此很多人出于一个好学生的心态,觉得一定要把习题弄个明白,要明白为什么错的选项是错的、对的选项是对的,他们觉得把习题弄清楚了就能学会语言。但姑且不说教科书和习题里的语言与现实应用有差距,通过应试学习也是非常低效率的。

麻生太郎有一次在国会里讽刺日本的英语教育,说“This is a pen. なんて言ったことある?ないだろう!This is a pen. なんて生涯つかったことないセンテンスですよ!”大概意思是说,This is a pen——有人这辈子说过这句话吗?一辈子都用不到的吧!

假币有无数种,但真钱只会有一种;题目里错误的选项可以有无数种错的方式,甚至有些错误选项本身就是无意义的错误表达,一个一个弄清楚,要耗费多少时间?但如果语言能力上去了,看到正确选项就知道它是正确的,不用管那些错误选项,也自然不会犯错误选项当中的错误。、

所以我很久以前就觉得通过做题来学语言是不对的。我是2004年考的托福,那时候技术手段、资料、师资比现在差得多,我甚至要自己写软件来充当复读机,但坚持认为学语言不是做题做出来的,于是高中就没跟学校里的英语课,而是专注于背单词看书听广播,只是在高二暑假考前上了一个月的考试班,最后托福考了接近满分的成绩。

所以,语言学习的要务,不是应试、不是去抠试题,而是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应用打好基础、提高能力,能力上去了,高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要急,也要有耐心

我们讲学习语言要培养语感,做题是做不出语感来的。语感是通过大量听说读写培养出来的。但是,如果水平不够,没有办法通过自然的听说读写来使用。这就是一对矛盾。

所以,学习语言的根本战略,是要达到基本能够自然听说读写的水平,然后大量去听说读写。我觉得很重要的是,前者的过程一定要尽快完成,否则还没达到能够应用的水平,就想要放弃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工作之后学外语往往学不成,然后编出脑子不好了年纪大了之类的借口。我觉得这是没道理的。以我的经验,大人的学习能力比小孩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我快三十了开始学钢琴但仍然可以比朋友圈里别人晒的小孩练琴进步要快(当然,钢琴最终能达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一些脑力之外的身体上的东西,也许大人会有劣势,但这个对于语言学习不是问题)。大人与小孩相比,缺的是时间,准确地说,是能够集中突破难关的时间,但这个完全是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来克服的。

一旦达到了应用的水平,学习语言就变成了一件毫无负担的事情。我现在每天听NHK标准新闻,我会觉得是一种负担吗?不会啊,因为我本来也要天天听新闻的啊(我老婆每天早上上班前一边洗漱一边听CNN吵得我没法睡懒觉,我能怎么办?)。阅读也是,我不会觉得看日文书是负担,因为看日文原文得到的享受是看译本比不了的。反之,如果你所有的日语阅读就是一篇又一篇不知所云的真题阅读(那些文章真的是不知所云),你当然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所以,学习语言,不突破基础阶段、达到能够应用的水平,所有的学习都是负担;达到了能够应用的水平,所有的学习都是享受。这就是学得成与学不成的分水岭。

但显然,没有人一上来就能够应用,因此前面的苦劳是免不了的。所以才说,需要尽快完成这个阶段。这就是为什么说,学语言要急,不能拖拖拉拉,否则就像西西弗斯一样,每次石头推到山上就滚下来了。我当时跟着茉白老师上基础内容,茉白讲得很好很细,但严格跟着直播课也很重要,哪怕落下一节也一定要在下一节直播课之前补上录播的回顾,否则的话就越欠越多,找补不回来了,到时候又要重新花时间来学。所以集中精力快速攻克基础部分,对于学习语言是极其重要的。

反过来,学习语言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想着突击一下就能达到什么水平——快速完成初始阶段,并不是学会了语言,之后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消化。我负责任地说一句话,语言绝不可能速成。谁跟你说速成谁就是骗子。我在以接近满分的托福成绩去美国读本科之后,在全英文的环境下过了一两年,才大概可以说自己学会了英语。N1考过了的水平,大概就是日语学了一点皮毛,不夸张。这就是为什么我考过了N1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唯一高兴的就是以后不用再去做题备考,而是可以专注读书看剧了;此后的学习,是一个更漫长的过程,要有耐心。

3、开始的突击

怎样达到应用水平,在这里主要讲一个方面,背单词。其他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基本的知识点,跟着老师好好学就行了,有的人接受的快有的人接受的稍微慢些,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但是如同前面所说,我还是觉得集中精力抽出时间快速突破,比拉长战线效果更好。苏曼讲他们的快班效果总体更好,我一点也不意外。

但老师基本上没法教你的,是词汇的积累。老师上课不可能把一万多个基本词汇都讲一遍,讲了的那些你也很快就忘了。然而要达到应用水平,必须要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词汇,否则还没等到你再次遇到这个单词,就已经忘了。

所以,强行填塞式记忆大量词汇,也就是俗称的背单词,是非常重要也非常有用的一门功课。背单词同样要快,那种每天记10个单词一年记3650个的说法,是骗人的,别说到了第365天,大多数新学的单词到了第2天你就忘了。快速记下大量单词就意味着你很快就能在使用当中遇到你背的单词,从而达到自然巩固。这也就是为什么背单词要从高频词开始,不是按字母/音图顺序来背。很多人背英语单词只记住A打头的,甚至不超过abandon,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背了之后没有用到,失去了动力。

具体背单词的方法,除了先背高频词以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符合认知科学的方法。间隔重复法(spaced repetition)是经过科学检验的有效办法,我自己的经历也证明有效。它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单词卡片依次出现,答对了的,就增加下次出现的间隔(在复习序列中延后);记忆不牢固的,就减少下次出现的间隔(在复习序列中前移);答错的,重新放入新词队列。

间隔重复法的核心精神,就是专注于那些重要的东西。背不下来的单词就比背下来的单词重要,所以要多复习(减少复习间隔、提高复习频率);背下来的单词,就要及时从学习队列当中剔除或者延后复习。会了的单词卡片一定要及时删掉,否则会浪费更多的时间。无针对性地背单词,效果是很差的,因为有大量的时间被浪费掉了。

这个方法当然最好是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的背单词软件来进行,人工操作很难准确管理每一个单词卡片的复习间隔。目前最王牌的软件是Anki(日语“暗記”的读音),完全可以自己制作单词卡片,但是使用操作较为复杂,也有很多如Quizlet,iKnow!之类免费或付费课程有别人做好的背单词卡片可以使用。我用这种方法每天利用碎片时间,一年下来花了200多个小时记下了一万单词。我上高中的时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那时候别说智能手机了,连手机都没有。于是我只能手动地做了几千张单词卡片,在背的过程中把那些记住了的及时扔到另一堆里,过了很久再去看一次查缺补漏,这其实就是非常粗糙的间隔重复法。此外,用智能手机程序来管理单词卡片的好处就是,有点空了随时可以拿起来学,软件会记得你学到哪。

当然,即便是使用了科学的方法,也有一个很痛苦的阶段,比如你哪怕每天学习40个新词,那么也总有一段时间每天需要复习和学习的词加在一起有好几百个,如果工作忙啊什么的坚持起来会有困难,更何况同时可能要跟课。但这个最困难的过程,其实就是几个月,如果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真的就别学了,去玩游戏娱乐身心也总比身心俱疲又半途而废浪费时间要好。

能背下一万个单词,那么离达到应用水平就不远了,也就把绝大多数学习者抛在了身后。关于这一点,一个很直观的体验是,我用的那个日语核心词汇6000课程,第一课有十万人点进去,到最后的第60课就只有1000人了,也就是只有百分之一。仅仅是学了6000个词,就把99%的学习者抛下了。

4、应试

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应试是水到渠成的。应试准备,就三个字:做真题。这个没有什么捷径,就像学习语言也没有捷径一样,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你少走弯路少浪费时间,但功夫还要下的。我当时托福能考到接近满分,也是因为我做了从1989年到2003年的所有真题,光是语法题好像就有三千多道。到去年考N1,因为工作关系时间限制,报名了Yuki老师的N1考试冲刺班,也认认真真地做了不少手上能做的新题。做题培养的不是语感,是题感。出题人常常脑回路很奇怪,做题的过程就是要适应他们的脑回路,yanyulilian6,仅此而已。

当然,能够走到这一步的,应试也不需要多说什么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语学习:N1高分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