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记日记#961韩国裔厨师主理的米其林一星餐厅108

2019/9/20 星期五 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与北京有6个小时的时差,吃晚饭的时候北京已经是深夜了,这两天还算悠闲,尽量在当地时间下午写完日记,合着北京时间发出去,因此晚饭的记录只能出现在第二天的日记中了。

哥本哈根第一天的晚餐,lin带我们去了108,这家餐厅是noma旗下的,由一个被丹麦人收养的韩国裔厨师打理,是米其林一星餐厅。

图片发自App

餐厅由一座在河边的老厂房改建而成,六米的层高,很大的窗子。

图片发自App

刚刚上市的当季菜单

图片发自App

lin点菜的时候,出门溜达看风景。丹麦很多人骑自行车,专门辟有自行车道,感觉他们的自行车比国内的大一圈,骑行速度也要快一些。

图片发自App

转过建筑来到桥边,拍了一张夜色下的城市。

图片发自App

大家学习而来,因此把新菜单上的菜点了一遍,互相尝尝讨论。

比利时的鱼子酱和嫩玉米小粒,酱汁也是玉米做成的。比利时的鱼子酱不那么鲜,合着嫩玉米的清甜,别有一番美妙滋味。

图片发自App

腌过的萝卜盖着鲟鱼肉和芹菜根。

图片发自App

掀起来看看究竟

图片发自App

低温慢煮安康鱼。盘子上的各种小花都能吃,每种味道不同,其中一种薄荷花吃起来凉凉辣辣的,嚼到后面吃出一点味道来,安康鱼的香味由此蓬勃。

图片发自App

二十几种蔬菜汁腌制过的鸭胸,低温慢烤之后配红菜头汁和腌制过的酸樱桃。半熟的鸭胸嫩香,酸樱桃醒味作用强大。

图片发自App

鸭肉做的甜甜圈,其实不甜。外面一圈红菜头粉,蘸着酱汁吃,有意思。虽然与中餐中的鸭馔味道不同,但是没有不适感,很容易接受并喜欢。

图片发自App

可持续发展的物尽其用,用鸭子剩余部分做的酱汁,味道新奇,但是很好吃。

图片发自App

加了鱼子酱和榛子油的冰激凌,口感、味道有惊艳感。榛子油的加入是神来之笔,坚果的香气让这个甜品立体的妖娆丰富。

图片发自App

厨师在工作

图片发自App

韩国裔主厨带我们餐馆厨房,介绍菜品制作过程

图片发自App

主厨介绍菜品。基本原料都是自己农场生产的。一周有五天要去农场去看那些蔬果花草,合适了就摘下来拿到餐厅做菜。这个小伙子很友善,一切和菜有关的问题回答的都很详细,用什么料、制作理念和方法等,都一一解答。在座的小帅、段誉、赖荣辉表示收获很大,当场就举一反三的设计出在自己餐厅借鉴改良的菜式来。这也是我组织这次美食之旅最愿意看到的场景。

图片发自App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餐变革之路,一定是要走出去,睁眼看世界,学习人家的长处,学习先进的烹饪理念。做菜其实也是设计,呈现形式是设计,原料的组合搭配是设计,调味、酱汁也是设计,最后还有对整体的综合考虑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菜品。如果我们只是靠经验组合去创新,吃力不说也不会走远。强调设计,就是强调要掌握把握食材食性的内在规律,按照食性特点和变化规律完成菜式的制作过程。有了对规律性的把握,就可以举一反三,就可以因为规律的指引为新菜的出现打下基础。这一点正是经验主义至上的中国厨师缺乏的,也是中餐烹饪缺乏实质性创新的根本原因。走出去,多交流,不耻下问,学到了就是自己的,就可以让自己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宽广。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始记日记#961韩国裔厨师主理的米其林一星餐厅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