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围困的人生――领悟《围城》

图片发自App


《围城》是钱钟书的一部长篇小说,以犀利幽默的语言撰写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小说,被称为中国的“新儒林外史”,借以讽刺并揭露当时的社会现状,引发人们的思考与改变,并对当代社会产生借鉴意义。

《围城》最大的魅力,就是它阐述了一个简单但又重要的真理。“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吧,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其实,就如同牛顿说——“苹果为什么要掉在地上,因为万有引力的缘故”一样。这些是《围城》书中的语句,围绕海外留学归来的方鸿渐展开故事,叙述方鸿渐在学业、爱情、工作、婚姻方面的变化与围困,每当一个围城到来时,他就想要逃离,结果又进入另一个围城,并以悲剧结尾,使“围城”充满象征的意味。

首先,《围城》呈现了学业上的困顿。方鸿渐从海外留学而归,可只有他自己清楚他的学历是真是假,克莱顿大学到底是否存在,而突然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个与自己同在一个大学的人,心中知晓这个人也是从爱尔兰人手中买下的学历,便开始苦思冥想,自己到底穿帮了没有?羞耻之心、惭愧之意竞相袭来,并想从中脱逃而出。

其次,《围城》象征爱情的困顿。归国之后,面对鲍小姐、苏小姐、唐小姐的攻势,如何招架?苏鸿渐的爱情是不成熟的,他遇到的几位小姐各具特色,与其牵扯,陷入其中,无法抽身,明明喜欢唐晓芙,却因为苏文纨产生的误会解释不清,两人谁也不肯让步,那份自尊让二者错过,终于从爱情中抽身而出。

第三,《围城》象征事业的围困。当方鸿渐爱情不如意,伤心失落,也不受周家待见时,便去找寻工作,与赵梓媚去三闾大学任教,一路跋山涉水,肝胆相照,似乎与“情敌”赵梓媚的关系变好,成为知心朋友,也许就如同书中所说“旅行是能够检验一个人人性的时候,人在最困苦、最劳累、最麻烦、最脆弱的时候是最容易暴露本性的时候,经过长途旅行,彼此不讨厌才能做朋友,彼此信服才可以更接近。”,通过这样的一次旅行也能看清楚朋友的品性。

而这时候,事业上的围城也就开始出现了,方鸿渐在大学并没有受到重用,他一肚子的“真知灼见”无处发泄,许多东西明明是如此,却不能够说出来,那些戏谑的话语正好增添了讽刺说教的意味,在无意的议论中流露而出,我不得不说这就是作者行文的精妙绝伦之处。

方鸿渐在三闾大学是不相容的,他做不到其他老师的那副鬼脸,在事业的围困中只会日趋疲惫,趁着赵梓媚因故离开,他也顺势离开。

最后,我不得不说方鸿渐陷入婚姻之中是可怜的。他的婚姻失败至极,他在与妻子孙柔嘉和一大家人的周旋中精疲力竭,与朋友赵梓楣的关系也因为妻子的话语和阻止逐渐疏远,每日的吵闹磨光了耐心,只得一拍两散。全书的意义就像结语对摆钟的描写——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此外,这部小说是极具艺术特色的。钱钟书作为学术性作家,学贯中西,贯通古今,被称为“文化昆仑”,书中的语言通俗晓畅,趣味横生,心理描写直白恳切真实,处处可见精妙贴切的比喻,犀利幽默的讽刺,描写的语言涉及古今中外,各个学科,妙语连珠,句句值得推敲。

钱钟书在被围困于上海之时,写下这篇著作,刻画出世态炎凉与人情世故,现实中的人们也都是这样,致力于生活、感情、仕途,无不在城里城外瞻望着,在冲出围城与独守空城中煎熬着,但最后总是逐渐迷失自己,失去自己。

希望读完全书的每个人在感受这深深的讽刺之后能够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生活,认真地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到底要做怎样的人?到底如何走出这座“围城”?到底如何不陷入围困的人生?面对生活的光怪陆离,生命的悲欢离合,也许我们不能够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也要把握好生命,增加生命的厚度,力争过一个精彩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为围困的人生――领悟《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