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第十二章

上段须菩提回答说具足色身并不能代表佛祖实相,这一段佛祖如来干脆问那具足诸相能代表佛祖实相吗,须菩提还是回答不能。为什么呢,因为诸相具足,也只是诸相,诸相并不代表具足,就像冷热是温度的表现,但并不代表温度,温度是抽象的概念,冷热是具象的感受。色身是虚假的,诸相也是虚假的。佛祖实相是法相,是真理,是规律,充满于宇宙间,通过宇宙的变化发展来展显自己的存在与能量。

世人想见“如来”之念,是住了心相,想见“如来”之相,是住了色相,心相与色相都是住相之为,故皆不可见如来实相。我们常说:口说无凭,眼见为实。难道你看到就是真实存在,你看不到的就是不存在。世人用自己仅有的认知能力来理解佛法,这是佛祖最难办的事,怎么让世人明白,你看不到也是真实存在的。

佛祖如来告诉我们,离相修行应该正确应用色心二法,相待而有,离之不可,即之亦不可。若云离相,则色身未尝不是法身。若云即相,则说法者不是色身。真正的法身,不可即相见,亦不可离相见,以即相见,谓之住相,以离相见,谓之断灭。若即相而不住相,离相而不落断灭,于相中悟得其非相,于色中悟得其非色,则真知离相离色之妙理。

可能用若即若离来解释佛祖修行的色心二法更好一点,若:好像;即:接近。若即若离就是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其实,就是既要在局中看问题,又要在局外看问题,在局中看微观,在局外看宏观。这是一种认知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存在于自然界中,就要有物质做基础,但不能心住物质,否则妄念丛生;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有精神做基础,但不能心住精神,否则心生断灭。

若即若离,是修行的色心二法,也是人际交往的至上原则,更是星系与粒子间的运动关系。真理告诉我们:凡事太尽,缘分必尽。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