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功可以、背锅不行——关于自我服务偏见

阐述定义

自我服务偏见指的是,个体倾向于以有利于自身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知觉。

自我服务偏见导致了人们在解释积极和消极事件时会采取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当人们获得成功时,人们会把结果归功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面对失败时,则把结果归咎于外界客观因素(Campbell, & Sedikides, 1999)。

自我服务偏见揭示了当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不受威胁和伤害时,会拒绝负面反馈的有效性,转而只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成就而忽视自己的缺点和失败(Forsyth, 2007)。

这种对自我功劳的重视和自我问题的忽视会导致人们在争吵时陷入僵持的局面(Kruger, & Gilovich, 1999),因为在面对比如婚姻不和、员工不满等负面问题时,大家都会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对方身上;但一旦争论的话题是关于正面贡献时,大家都会把功劳记到自己头上。

比如在一项调查中,有70%的妻子认为家里的饭大多是自己做的,而56%的丈夫则认为是自己做得更多(Galinsky, Aumann, & Bond, 2009);同时每个成员对自己为群体工作所作贡献的评价都会大于实际情况(Savitsky, Van Boven, Epley, & Wight, 2005)。

背景/来源

关于自我服务偏见的产生,有一种解释认为这与人们的知觉错误有关(Chambers, & Windschitl, 2004)。当人们与他人作比较时,我们会去注意、评价、回忆自己和其他人的具体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能想起自己做过什么,但往往很难回忆起自己没做过什么,这就导致了我们会加强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的印象。

当然,仅仅用知觉错误来解释似乎显得不太现实,也不太负责任。除了大脑运作机制的「客观」原因外,「主观」选择也有可能导致自我服务偏见。

有学者认为自我服务偏见源于归因偏差。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发现,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人们为了保持较高的自尊,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归因,这种倾向进而发展为自我服务偏见。

而在一项评估自我服务偏见和成功/失败归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认为自我服务偏见是一种理性选择的结果,具体来说,如果一件事情的发展与人们的期望一致,人们就会做出倾向于内部原因的归因,反之则会做出情景归因,将责任归咎于环境而不是自己(Miller, & Ross, 1975)。

自我服务偏见还有可能和自我提升与自我展示有关(Shepperd, Malone, & Sweeny, 2008)。自我提升是为了维护自我价值,而将成果归功于自己、将失败归因于外部,有利于人们提升自我价值;而自我展示是一个管理自我形象呈现的过程,对成功负责、远离失败对人们来说有利于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相关科普/案例分享

(一)对未来的态度

自我服务偏见会影响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当涉及到正面发展的未来时,人们总会认为这些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那些不幸的遭遇则更有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

比如在Waters et al.(2011)的研究中,学生们往往认为自己会比其他同学更有可能找到好工作、领取更高的工资,而那些比如酗酒成瘾、中年突发心脏病这些「人间惨剧」更有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

这种对未来的乐观预测也会延续到自己的亲属身上,特别是父母们会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更有可能完成大学学业、保持身体健康、生活幸福(Lench, Quas, & Edelstein, 2006)

(二)对未来的警觉

由于自我服务偏见会让人们对自己的未来过于乐观,这可能会导致人们放低对未来的该有的警觉性。

比如戒烟的人会认为自己意志力优于其他人,即使在戒烟期间靠近正在抽烟的人也相信自己能抵抗诱惑,当然结果往往会导致戒烟失败(Nordgren, Harreveld, & Pligt, 2009);

而一些「老司机」会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在平均水准以上,虽然在一项测试中显示这些「老司机」的表现实际上比许多正常看待自己水平的司机更加危险(Freund, Colgrove, Burke, & McLeod, 2005)。虽然足够的自信能让人自我感觉良好,但错误的风险估计可能会让人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三)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差异

自我服务偏见的程度会受到人们「当事人」和「旁观者」角色间差异的影响(Campbell, & Sedikides, 1999)。

具体来说,当人们是一个事件的行动者、当事人时,人们会在成功或失败结果的归因上表现出更强的自我服务偏见,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事件的结果会直接挑战到当事人的自我形象,为了保护自我形象,当事人会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归因方式;而对于旁观者而言,因为没有管理自我形象上的压力,在对事件进行归因时会表现得更加客观。

(四)情绪影响

情绪会影响自尊感,进而改变保护自我形象的需要。自尊较高的人相对来说对自我形象的保护需求更高,也因此更容易表现出自我服务偏见。然而一些负面情绪的出现,比如内疚会导致人们自尊心的下降,进而减少人们自我服务偏见的倾向(Coleman, 2011)。

个人见解

自我服务偏见的存在提醒了我们要以一种更客观的方式来评判自己的现状和未来。

对于成功的自我归因有可能让你忽略客观环境的作用,从而在面对下一次挑战时因过于信任自己的能力不幸掉坑。就像有些成功人士,他们可能在第一次创业时乘时代之势取得胜利,而当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开拓新路时却发现根本走不通。

同样,人们在失败时要意识到有多少是真的因为运气不好,有哪些地方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造成,若无法面对自己的缺陷,则永远无法成长。

在成功时拔高自己的功劳、在失败时回避自己的问题,长久下去只会让自己盲目乐观,因此适当的「悲观」很重要。

虽然我们总倾向于将「悲观」视为贬义词,但对于那些因为自我服务偏见而对美好未来盲目乐观的人来说,一定程度的「防御性悲观主义」还是有意义的。

对未来的悲观预判可能会引起焦虑,但对可能发生的负面结果的重视能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和预案,未雨绸缪。

比如一个过于自信的学生可能会在考前疏于复习,而那些担心自己会在考试中失利的学生则会加倍努力,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好的成绩。

当然,自我服务偏见也不总是傲慢的代名词,对于那些受到低自尊困扰的人来说,自我服务偏见可以加以适当的「回正力」。如果人们相信自己比其他人有更好的能力及更积极的品质,这种自我良好的感觉能帮助我们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环境(Taylor, Lerner, Sherman, Sage, & Mcdowell, 2003)。

乐观和悲观同样重要,我们需要看好自己来获得精神上的支撑,也需要看衰自己让自己做好充足准备,正所谓,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邀功可以、背锅不行——关于自我服务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