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翻开杂志看世界

灯塔曾经说过,在时间和注意力稀缺的时代,阅读是项高投入的活动,因此更要用在值得花时间的书和杂志上。

在她的推荐下决定阅读The New Yorker这本杂志,以前只是知道这本杂志,但从没想过要看,在网上订了电子版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已经晋升为我每天必看的读物。不论你是哪个专业、哪个行业,都会喜欢这本杂志。

有人说,纽约是世界的首都。它就像是一个文化大熔炉,你能在这里看见形形色色的人,任何肤色、任何族裔、任何信仰,都能在这里找到安身之所。纽约城复杂多元的环境造就了它的迷人和独一无二。

如果说,什么东西最能代表纽约这座城市的精神的话,答案可能是这本创办于1925年、几乎跟纽约一起长大的杂志:《The New Yorker》(《纽约客》)

现任主编大卫·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形容它“怪诞、美丽又独特”。

1.最厉害的封面(多图预警)

它的封面史,就是一部美国史。使用漫画作为杂志封面,是《纽约客》一贯坚持的事情。

当回顾这本93岁杂志的历史封面时,就会发现,它几乎就是将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史的缩影。

我找了一些资料(部分来源于取暖生活美学),让我们跟随封面一起回顾一下。

《纽约客》诞生的1920年代,是美国著名的爵士时代。那是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欢乐的小丑,以及造型夸张的人们1926.1.30 by Rea Irvin

但很快,爵士时代的享乐主义开始土崩瓦解,1929年股市崩盘,经济大萧条来临,人们的生活举步维艰。

(报摊摆满了美女杂志,却卖不出去1931.5.30 by Barney Tobey)

1939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以对抗轴心国。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才彻底复苏。

(珍珠港遇难者的家属中,站着一个红衣女孩1941.12.20 by Christina Malman)

时间来到冷战期间,苏联大力发展太空科技,派出全球首个太空人加加林上太空。为了与苏联的太空竞赛中不落后,美国也大力发展航空科技,于1969年第一次成功派人登上月球。

(人类登上月球的愿望,从未停止过1965.10.30 by Jean Allen)

到了70至80年代,美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美国经济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张。

(1976.3.29 by Saul Steinberg)

2001年,轰动世界的911事件。

(2001.9.24 by Art Spiegelman)

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史上首位非裔总统。

2008.11.17 by Bob Staake

2011年,纽约州参议院通过了同性婚姻法案。

(两位新娘走向婚姻殿堂2011.7.25 by Barry Blitt)

2017年1月,唐纳德·特朗普宣誓就任第45任美国总统。

(2017.1.23 by Barry Blitt)

数千张《纽约客》的封面可以说是将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历史的记录者,但又用独特的幽默与政治经济保持了一定距离。

2.最不枯燥的学英语的方式

学英语和其它语言一样,听、说、读、写,每一个部分都不能忽视,最初以为《纽约客》只和读有关,后来发现它承包了所有。

每个POEM的部分,都能听到诗人读自己的诗,这难道不是练习听力的好时机吗?

说到写,《纽约客》的创始人哈罗德·罗斯最初的目的是想办一份有深度的幽默刊物,以区别于当时已有的幽默杂志的庸俗格调,而如今的《纽约客》既有对于美国和国际政治和社会重大事件的深度报道,也有关于城中话题的轻松幽默的短文章,还包括文艺评论、散文、诗歌、漫画、小说和纽约文化生活动向等内容。每一篇都可以当做写作素材。

灯塔是这样推荐的:读它不是为了看时装,却读到了最好的时装评论;不是为了看食物,却读到了最好的食物指南;不是为了看科技,却读到了最好的科技分析。

在中国买纸质版不容易,但电子版却触手可及,电子版的价格是每周一美金,万能的tb也有。不多说了,早读早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纽约客》:翻开杂志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