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从读写开始——读《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有感

一、共读缘起

看到大夏书系寒假要共读的书是《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我马上分享到"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群。这个共读来得太及时了。

查看这本书的目录,分门别类,对教师各方面的写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指导。这对参与日更挑战的老师来说,真的是如虎添翼。坚持写作是我们写吧群每天都在做的事,如果能写得更有针对性,更有方向性,那写作就会更有成效。大家的坚持就更有意义了。

我的寒假共读倡议收到了很多老师美好的回应。看到人数不少,我便建了一个共读群,有近60位老师加了进来,一起参与共读。我们除了自己阅读,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写下读书笔记。还举行了6次比较正式的共读分享会。这个寒假真的算是深度拥有了这本书。随着阅读的深入,大家分享的收获,越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更多老师阅读的书籍。

二、说说书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作者是吴松超。他是《教育时报》编辑记者。职务作品曾获得全国教育报刊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河南省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等。参编“中原教育崛起丛书”河南省中小学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丛书”等。是一位读过非常多老师教育文章的编辑。

这本书着力于扫除影响教师写作的各种障碍——写教案、写教学反思和听课笔记、写读后感、写教育随笔等,都有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如,在《写学生故事,怎么写才“高效”》中,作者提出了3点建议:

从个别学生的成长故事中完成对一些教育问题的和现象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一类学生的教育思路或方法。

从"叙事"导向变为"问题研究"导向,把主要笔墨放到发现与分析普遍性的教育问题上,从学生个案故事出发,提出问题,进而具体分析问题,构建解决这类教育问题的思维模式。

记录要有连续性,系统性。就像杨聪和吴樱花老师那样,连续一个学期甚至三年去写一个学生的故事,在分析问题时要有系统思维,尽量把各种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都关注到。

三、一些做法

这段话说的特别好:"教师写作,是让教育变得更美好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通往职业幸福之路。当然,这条路并不是好走的坦途大道,需要教师付出很多时间与心血。教师写作,是一定会感到累、辛苦的,也一定会遭遇脑袋空空、写不下去的苦恼阶段,但要相信:坚持写下去,收获的将是长久的快乐与幸福,是精彩的教育人生。"


(待完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从读写开始——读《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