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三十年后......

    上个周末刚刚结束的,是我们广雅的招生开放日。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志愿者。遇见了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我热情地向他介绍着张之洞先生的塑像、金碧辉煌的冠冕楼、波光粼粼的荷塘……

    令我惊讶的是,这位家长竟然反客为主起来:“张之洞嘛,我知道的,就是常常说的洞爷啊”;“冠冕楼啊,就是广雅博物馆嘛,是广雅的地标性建筑啦”;“这个池塘啊应该就是去年校庆宣传片里面的那个镜头吧,我看过的”……就好像,变成是他在给我介绍,而我才是参观者了。

    事后,把这件趣事分享给好友。他们说,那个叔叔,莫不是广雅校友吧。

    这么一想,好像也就想通了。彼时,叔叔也是广雅的莘莘学子,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亲切如他的家人,抑或是久别重逢的老友。此刻,带着即将上高中的儿子来到广雅参观,又不禁回想起了三十年前在广雅流过的青葱岁月,自然也就滔滔不绝了。回到广雅,就仿佛,回到自己家一般温馨。

    这令我不禁遐想联翩。

    三十年。

    三十年后,我也会是一个即将要读高中的孩子的母亲,我也会带我的孩子来广雅参观。到那时,还会有像今天这样的志愿者吗?洞爷的塑像前,还会被同学们摆满水果和鲜花吗?冠冕楼里的智能展示屏,又会应用上什么高新的科技和智慧呢?广雅的校史簿上,又会因哪些名字而熠熠生辉呢?最美的荷塘,会不会一如既往地荷花盛放呢?

    三十年前的广雅,与今朝相比,也有不一样的光芒。我爸爸的一位大学同学,也是我们广雅的校友。他正是三十年前,为广雅期颐之年庆生的一份子。据他所说,当时没有如此智能的高清教学平台,没有如今耸立的昭明楼。广雅的这片地,彼时都仅是平房。曾经,也没有装修华美、设备智能的冠冕楼。就连在图书馆借书,也都是用纸笔一个个登记下来的。那时岂能想象到,今日的图书馆,已经能够通过大数据记录借书的人次、种类、时间,并且仅通过一张校园卡,就能够快捷完成借书的步骤了啊。一件件于三十年前的广雅学子而言,曾经如梦的幻想,终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变成了现实。

    三十年,真的是能改变很多的啊……

    于是,我开始遥想,三十年后的广雅,会不会有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呢?或许像《三体》所述的那样,已经不再需要手机,即使是烟盒、餐巾纸,被激活点亮后,都是一块能够上网的屏幕。或许三十年后,会有比现在的高清教学平台更加高端的设备应用到广雅的教学中,或许每个同学只需手中拿一个“烟盒”,就可以免去我们今日背的沉重书包里的诸多书籍。或许广雅校庆会更加酷炫,不仅仅是一个舞台,还有更多绚丽的灯光,震撼的音乐,重磅的嘉宾。或许广雅的分校会开到海外,海外的广雅人也能够让他们是孩子入读广雅这个典雅学府。或许广雅的校园会变得更大更美,更多高新的教学设备被引入,体育设施也将一应俱全。或许那时以不再需要学生志愿者进行导览,而利用科技手段就能实现对校园和学习生活的透彻了解。不消说,三十年后的广雅,势必一直续写她往日的辉煌。

    三十年……我已经开始期待了。期待着风华正茂的自己成为一个带着孩子来广雅参观的校友,期待着广雅这个百年学府继续书写她璀璨的华章,期待着世界科技不断进步、未来教育日益发展。

    遥想,三十年后啊,一定会是个崭新的世界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遥想,三十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