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个家的一个“不速之客”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你能想象你出生,生长的家庭,自己被称做是“不速之客”的感觉吗?

图片发自App


记得请回答1988中的德善,是家里的二女儿,因为是第二个女儿,好像家里总没有她的一席之地。卧室要跟姐姐挤在一起;家里买一只烤鸡,两个鸡腿,妈妈会先分给姐姐和弟弟,然后给她鸡翅;早上妈妈只给姐姐和弟弟煎荷包蛋……虽说这是电视剧演出来,但真真实实发生在我身边了。

我有一个大学舍友在家排行老二,有一个比她大两岁的姐姐,在还没开放二胎政策之前。在那种远一点的乡村,家里没有男孩的,无论用尽什么办法都要生个男丁。所以她有了一个比她小五岁的弟弟。她妈妈在怀她的头五个月的时候,检查发现是个女孩。婆婆好声相劝叫她妈妈把肚子里的她打掉。医生说之前已经生过一胎了,如果要打掉这个孩子,子宫会变得越来越薄,后面再怀就很难了,建议不要打胎。婆婆一听,以后很难再生,那不就是连生男孩的机会都没了?她就在大人们的选择下决定了命运的去留。

图片发自App


她说,她上小学时,从没有过自己的书包,都是拿家里从街上买衣服送的袋子装书。有一次下雨,别人家的小孩都被爸爸妈妈接回家了,她一个人在那里等,她说,她不确定会有人来接她吗?等了很久,没有人来接她。她一个人湿漉漉的回到家,姐姐坐在那里看动画片,妈妈在给弟弟洗澡,爸爸还没回来。她回不回来好像都没什么关系一样,妈妈也不管外面下不下雨,她是否被雨淋到,淋到了,是否要立刻给她换衣服。她好像就是多余的一个人。她坐地板上,看着周围都是堆满了姐姐的东西的小房子,她很气愤,但她无能为力。坐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她走到她常坐的位置上开始吃饭,被淋湿的衣服已经干了。爸爸给弟弟挟完菜,又给姐姐挟了一块没有皮的鸡肉 ,然后在菜里面挑了挑给她挟了一块带有很多疙瘩的鸡脖子。她不敢看谁,眼泪吧嗒吧嗒的掉到碗里。一顿饭下来没有人问她今天下那么大雨是怎么回来的。

之后上初中了,她可以住校了,就不用天天回家了。有一次需要开家长会,她打电话给她爸爸,爸爸说:你找你妈,你妈应该有空去的。然后她就打电话给她妈妈,她妈妈说:去什么去,有什么好去的,不就是开个家长会吗,别人家也有的家长不去的,不用去,你们老师找你谈话的话,你跟他说叫他来找我。电话就挂了……

开家长会那天全班就有两个同学没有家长来,一个是她,另一个同学的爸妈因为在外地打工不在家。她看着她的成绩条,排名第三,成绩A+.她发誓说:以后一定要考去外地,一定要去考去外地。

……

之后她考到了这个大学,跨过两个省,她再也不用“常常回家看看了”

她跟我们说起她的“坎坷人生”的时候,不动声色,不会掉泪,也没有自嘲。她只是淡淡的谈起她的经历。

对于二女儿,他们可能不能说不爱,但客观的说是不太爱,一个人确实有权决定自己爱不爱人,哪怕这个其他人是儿女。但反过来,儿女也有定自己爱不爱父母。

我不知道,在中国有多少这样的家庭?有多少骨子里的冷酷?自私?

从法律或者道德上,都很难给自私的父母束。但如果可能,我希望这些被认为是“不速之客”的女儿们能够为自己努力活上那么一把,才能让自私的父母反省自己的过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这个家的一个“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