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你可能不会花费200块钱买盒巧克力给自己吃,但是却愿意买给女朋友吃。
这是为什么呢,同样是200块,为什么不愿意买给自己吃?
这个问题我之前想了好久,直到我看到一本行为经济学书中提到的一个概念叫“心理账户”,才恍然大悟。
买巧克力给自己吃是为自己付费,是从“给自己消费”这个心理账户中支出的,所以会产生愧疚感,认为没有必要,不值当!
但是买给女朋友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是从“维系和女友情感”的心理账户中支出的,所以会认为理所当然,谈恋爱哪能不花钱呀,很值!
你可能会认为,一个现象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好,你来回答一下下面的问题:
假如你花50块钱买了电影票,出门时发现自己丢了50元的交通卡,你可能会选择其他交通方式去看电影。但是反过来,你出门发现丢了电影票,同样是50元损失,你可能就不去看电影了;
为什么呀,同样是50元的损失,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决定?
原来看电影要从“个人享受”心理账户来支出,交通卡要从“生活必需品”心理账户中支出,丢了交通卡不会影响个人享受心理账户的支出,但是反过来,丢了电影票,就需要再买一张,给人的感觉就是我花了100块钱看了一场电影,享受了2次,划不来。
综上,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任何一个花钱买东西,都会从自己心中的不同“心理账户”来支出,营销人要做的就是:把他引导到他认为这钱花的值当的“心理账户”中去,来抵消他的愧疚感!
如何把心理账户的思维用到文案中去?给你4种思路:
1、提升自我:花这个钱是为了提升自我,值!
为什么人都有提升自我的需求呢?因为要获得社会认同!
举例,一个付费社群,年费999元/年,乍一看很贵的,因为大部分人第一感觉是从“生活必需品”账户中来支出的,当然贵。如果你说加入会员后,可以用1年的时间和行业顶尖高手们交流学习,拓展自己的人脉圈子,这些价值是远不止999元的,把他引导到从“提升自我”的账户中支出这笔开支,他就会想象自己有一天也能变成他现在羡慕的那种人,所以认为很值!
你的产品能不能帮助用户提升自我价值?如果有,请写下来!
2、追求健康:身体是革命本钱,钱花在这里,值!
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有什么比健康重要的,生病了到医院花钱的时候,你会不会和医院讨价还价:说怎么比别的医院收费高?肯定不会,这时候你心理想的,只要能把自己的病治好,花再多都是值得的。
保健品,养生类的产品为什么那么高的价格,买的人还是趋之若鹜?为健康投资,值!
你的产品能帮助用户进行健康投资吗?如果有,请写下来!
3、情感维系:亲情,友情,爱情间赠送礼品,表达心意,不能省!
不管是为了拓展事业上升通道,取得女友欢心,做一个孝顺的子女,当一个好爸爸···,赠送礼品从来都是一个重要手段,所以维系各种情感关系在人的心中有一个专门的“心理账户”,我们要把产品的所包含的情感维系价值,最大化的挖掘出来。
比如向一个男人推销水果,如果我们说是买几个回家给老婆吃,要比直接向他推销成功率会高很多;
你的产品能帮助用户更好的维系周边情感关系吗?如果有,请写下来!
4、子女成长:苦啥不能苦孩子,穷啥不能穷教育,为了孩子成长,这钱得花!
只要是对孩子成长(健康身体,品行端正,聪明优秀,美好前途等等)有好处的,做父母的都要尽力满足他。这个“心理账户”的开支额度也是最高的。只要那些培训机构打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口号时,父母们的屁股就坐不住了。
想想你的产品能不能有利于孩子快乐的成长呢?如果有,请写下来!
5、对比消费:在其他方面都能花很多前,为什么不对自己好点,买这个产品?
比如昨天打麻将输了500块钱,几天看中一款不错的男士剃须刀398元,本来感觉有点贵的,但是一想昨天赌钱一下子花出去500多,为什么不给自己买个好的剃须刀?
再比如,女孩子做个头发,买个包包都大几百的花钱,为什么不花几十块钱卖几片好面膜保养自己?
这些都是对比心理在作怪,当人在之前某一方面花很多钱消费的时候,只要你提醒他,他就可以把上次消费作为本次花钱的借口。
你能给你自己的产品定位到用户心中合适的“心理账户”吗?让他掏了钱还觉得值!
作者:何杨(微信:heyang503;公众号:何杨说文案),擅长卖货文案写作,实体店营销文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