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可以吃块桃酥吗”,梅婷的做法影响了孩子一生

昨天,我到楼下取快递,遇到一对吵闹的母子,一个四五岁左右的小男孩指着快递书桌上的一罐棒棒糖喊着,“妈妈,买一个好吗”“我就尝一下”。

年轻的妈妈低头喝斥:“有什么好吃的,吃了尽长虫牙。”一把牵过男孩,连拽带拖出了门口,男孩身子往后弓着不想走的背影,看了让人生疼。

一颗棒棒糖而已,这位妈妈究竟是为孩子好还是过于严厉?

黄磊曾公开表示,自己不反对孩子吃零食,他说,“没吃过零食的童年是不幸的”。

小时候,我们得到一粒大白兔能乐呵一阵,拿着5毛钱巨款买包“唐僧肉”果脯能高兴一天。

可自从做了父母后,我们又开始担心孩子吃多了零食会长蛀牙,有害健康。

到底该不该给糖孩子吃?

据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龋齿情况呈上升趋势,其中5岁儿童乳牙患龋齿率为70.9%,比10年前上升了5.8个百分点。

一说到龋齿,很多人就想到零食。对于孩子来说,糖果的诱惑力太大了。很多家长担心孩子长龋齿,坚决执行“不准吃糖”的准则。

但是,严格控制孩子不吃零食,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01

以前要不到的糖,长大后不要了

春节前的一次家庭聚会,一大家子围坐客厅,大人聊天,三五个孩子在一边玩积木,过家家。

唯独表弟的女儿,7岁的小侄女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小手往茶几上不停地拿东西吃,葡萄干,曲奇饼干,巧克力,花生豆,一颗颗往嘴里塞。

平时,这些东西小朋友都见怪不怪,爱吃不吃,可是在小姑娘看来如获至宝。

没过一会儿表弟媳走过来,

“妈妈怎么教你的呀?”

“没吃饭吗?”

“吃那么多零食会长虫牙还会生病,不知道啊!”

说罢,一手打掉了侄女手中的士力架,孩子沉默着,趴到地上去捡摔成碎块的黑色残渣。

弟媳气不打一出来,“啪啪”两下拍在侄女的屁股上。

偌大的客厅充斥着孩子嘤嘤的哭声。我们几个大人面面相觑,听得心酸,一边劝弟媳和气点,一边哄娃别哭了。

弟媳抱怨,侄女有多不省心,家里有糖时,天天想着法儿偷吃,有时晚上睡觉还躲在被窝里吃两块。才上二年级,一口的黑牙。现在不买糖,不让她吃,是为她好啊!

看着小姑娘含泪的脸庞,嘴馋得晚上偷糖吃,多可怜的孩子。

越得不到的越想要,父母管控得越严,孩子对零食的渴望就越强烈。

一只在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著名的蝴蝶效应说明了一个真相:一颗童年得不到的糖果,将成为影响一生的羁绊。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以前要不到的糖长大不要了”,高达4亿阅读量,7万人讨论。

有人因为父母不给的那颗冰糖葫芦,整个童年是惨淡无味的;有人因为得不到那个大狗熊布偶,对成年后的生活难以有热情;有人习惯了不吃糖,不要糖,不发声了……

因为不能如愿吃零食,孩子心里埋下不配拥有好东西的种子。他们从小懂事,慢慢变成长大后的各种自卑。

谈恋爱时低到尘埃里;工作中唯唯诺诺,不愿表明自己态度;和朋友吃饭、游玩不敢做选择,只会讨好附和别人意见……

越发懂事的孩子,嘴上同意,心底却丢掉了原本可以拥有的自由,得到了跟随一生的低自尊。

我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帜,把“不可以”“不能吃”“不好”挂在嘴边的时候,却不知忽视了孩子的需求,对孩子造成了莫大的伤害。

02

 十包桃酥,无条件的爱

心理研究发现:孩子的自信,以及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都是来源于父母无条件的爱。

电视剧《父母爱情》里,孩子们最眼馋的桃酥,刚开始由姑姑放在柜子里锁起来。

只有表现好时才能得到美食的奖赏。比如大儿子与二儿子背了柴回来,姑姑各奖赏了一块桃酥。

放学回到家,正值长身体的孩子都馋着想吃柜子里的桃酥,各怀心事跑到母亲安杰面前,嚷着“肚子饿扁了”“面条什么时候好啊”,就等着母亲嘴里那一句“吃桃酥”。

如愿后,孩子们一手拈着桃酥,一手接着饼渣渣,贪婪啃食着酥饼。

第二天,安杰破天荒买回来10包桃酥,得到惊天好消息的孩子,一个个像离弦的箭一样奔跑回家,围着母亲。安杰给每个孩子分发了一包,交待这是一个月的量,各自保管,吃完就算了。

那一刻,孩子们幸福得跳起来,叫起来。

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一书里说,如果我能吃两块巧克力,而你愿意给我十块,剩下8块都在说:我爱你。

被父母的爱裹挟着长大的五个孩子,无疑是满足的,丰盛的。

尽管成长路上会遇到艰难险阻,也挺了过去,他们各自收获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有一次,带女儿去公园玩,我们在长椅上边晒太阳边吃糖果。一旁有个五六岁的男孩和女儿玩了一小会儿,算是半熟,我拿出一盒薯片请他吃。

出乎意料,小朋友很有礼貌地回绝了我:“谢谢阿姨,我家里也有糖果,妈妈给我买了好多好多零食。”

我惊叹于男孩的家教,自信阳光的他,不贪吃,不轻易接收赠予,能拒绝陌生人的诱惑,长大后是不得了的。

这个内心笃定的男孩背后,一定是源于父母宽厚的、无条件的爱。

03

零食不可怕,聪明的父母这样做

其实,父母无需谈零食色变,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优秀。

你相信,他就自信;你控制,他就叛逆。

关于零食,要做到既不伤害孩子的身体,又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呢,聪明的父母会这样做:

001

提高孩子认知,养成好习惯

《这书能让你戒烟》一本书中讲到一个耳目一新的观点:戒烟不是靠自律。

那靠什么?

靠的是认知!

这个方法也同样适用孩子。

我小时候不喜欢吃芹菜,慢慢知道芹菜里的粗纤维可以促进消化清理肠胃后,居然爱上了吃芹菜。

女儿吃零食有度,也是无意识用了这个方法。

绘本故事中,鳄鱼宝宝一天到晚吃糖果,不爱刷牙,结果一口大白牙变成了残缺不齐的黑牙,最后只能去拔牙,还疼得掉眼泪。

直观的画面女儿每次看完,就说不吃糖了,完全不用我动员,还主动刷牙。

通过书籍、动画、游戏等科普,不知不觉可以提高孩子认知,慢慢养成吃糖有节制,按时漱口刷牙的习惯。

002

信任孩子,由TA掌控

信任孩子,权力下放,这一点对于传统的家长来说很难,却尤为重要。

姐姐家里有一个专用的零食收纳箱,每次采购了侄子爱吃的东西,或者收到别人送的糖果都由他来保管。

最开始,我们认为小家伙没两天会把糖果吃完。可是,自从有了这箱子,孩子反而没有以前那么馋零食了。

每次我带女儿去玩,侄子都要抱出箱子来炫耀宝贝:

有几个果冻,几盒饼干,一个一个拿出来,然后让女儿挑选一个,自己也选了个喜欢的,喜滋滋地又把箱子抱了回去。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写道,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

一个不被信任、总是被当小偷一样提防的孩子,很难发展出诚信、自尊的品质。

放权让孩子自己管理糖果,孩子有了被尊重的感觉,得到了信任,还拥有完全支配的自由,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孩子意想不到的学会了克制。

003

以身作则,做出榜样

作家鲍德温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爱刷手机的妈妈,孩子也喜欢看抖音;

爱玩游戏的爸爸,孩子也爱玩吃鸡;

爱喝可乐的父母,孩子也不拒绝饮料。

你如何看待世界,将影响你的孩子看待这个世界。

与其严厉控制孩子吃糖果,父母不如从自己开始,做好榜样。

控制零食摄入量,在合适的时间吃零食,如,与正餐时间相隔1.5-2小时;睡前不吃零食;

选择合适零食,零食提供总能量不超过每日总能量摄入的10%;不吃高糖、高盐、含酒精、咖啡因的食品与饮料。

做好清洁工作,吃完食物立即漱口,睡前认真刷牙。

04

研究发现:吃零食的孩子更快乐,更容易交到朋友。

父母不让孩子吃零食,等于扼杀他们享受快乐的权利。

每一个快乐享受零食的孩子,都是被爱滋养的,精神上能拥有满足感,成长道路也将更加顺畅。

一颗甜密的糖果,治愈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童年,更是漫长的一生。

愿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能如愿享受零食带来的快乐。

愿每一对父母,都能及时看见孩子的真正需求,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妈我可以吃块桃酥吗”,梅婷的做法影响了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