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写作?

今天,我重新开始,端正态度,扣问自己,为何写作?

开始正式学习写作是我师父给我的一个建议,他说我感受敏锐,而思维却混乱不堪,他说写一写,对我有帮助。就这样,开始了写作的付费练习。28天下来,虽不舒服,但是结束后,还是感觉很有收获的。过去的写作,是有感而发,随意书写,没有逻辑,没有结构,纯粹的情感宣泄。宣泄完了,舒服了,也不管看的人会有什么反应。随着刻意练习,我知道了要照顾读者的感受,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

如今,快一年过去了,再反思这个问题,我想理由有以下几个。

首先,写作能帮我走出因循守旧的死循环。

翻看了一下印象笔记中最后一次写作的时间— 2020年12月30日,停笔已有两个多月。

上次是我从无锡上完课,思维再次被整顿后,处于迷茫时期跟植物君的一次通话,他让我不要想那么多,每天写500个字交给他,写一个月,完成了,完成后又停下了。

《了凡四训》里说"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搁一生。"正如袁了凡先生说的,这个世界上聪明睿智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所有天生聪明的人都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因为他们中间有很多人都不懂得修养德行,也不懂的增进自己的事业,总是在肆无忌惮的挥霍自己的才华,却不去累积新的东西,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耽搁自己的一生。

虽然我算不的天资聪慧,可每每想起这段话还是会惊出一身冷汗。说的不就是我嘛,重复着定目标和完不成的死循环。我不愿做一个临死还在追悔自己陷在因循中的人。

其次,写作是生活的一个项目。

我很认同《文心》里提到的,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它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缺少不来的事情。每天,我们都在输入一些东西,读书,看微信上的推文,看视频,跟别人对话,这些素材源源不断地输入自己的脑袋里,如果不及时输出的话,这些信心会在脑海里肆意碰撞,进而生发出各种情绪,如果不是用文字,就会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些带着情绪的文字可能就会伤害自己和别人。

如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那其实是一种情绪的抒发,也可以是思维的整顿,也可以是生活的记录,如果达到心流的状态,那甚至可以是调心的一种形式。

我喜欢娜塔丽在《写出我心》里对于写作练习的描述:写作练习拥抱你的整个生命,但不要求任何逻辑形式:没什么第十九章承续第十八章的动作这回事。这是一个你可以狂野自在、无拘无束,把梦见奶奶的汤的事和窗外千奇百怪的云层糅合在一起的地方; 它没有特定的走向,只与当下整个的你息息相关。把写作练习想成是一双慈爱的臂膀,让你没有逻辑、没有来由,一心只想投入。那是我们的原始森林,我们再次凝聚能量以后,才开始修建我们的庭园,写我们优美的书籍和小说。要持续不断地练习,不可荒废。

同时,写作是扣问灵魂的绝佳方式。

有千古第一完人之称的曾国藩,31岁时还一事无成,考个秀才考了七次,笨也就算了,身上还一堆毛病,爱抽烟,脾气暴躁,好色,最大爱好就是去菜市口看砍头,这样的人常人看来这辈子都没啥出息了。

可他在31岁那年开始逆袭,他逆袭的方法就是写作。每天写日记成了他的习惯,他会在日记里反省自己是否虚度一天的光阴。看似简单的事,他做了一辈子,从未间断。

结果他39岁坐到二品侍郎,42岁成了湘军统帅。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可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让宿敌毛先生和蒋先生一同崇拜,李鸿章是他的土地,就连鲁迅先生也是他的徒孙。他用行动告诉后人,天资平庸,也可以通过自律,通过写作努力让自己脱胎换骨。

古之圣贤,成事之法,摆在眼前,我们只要效仿即可。每日用写作来审视自己的言行,扣问自己的灵魂,反复不断地捶打,我想此心光明,也是指日可待的。

最后,写作是为了证明自己,没白来。

我也有个心愿,就是将自己短短这一生的经历写成一本书,我走过的弯路,掉过的坑,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供人们茶余饭后有个消遣,如果能对一两个人有所借鉴,那是更好。

鲁迅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永远活着。我想做后者,希望自己通过不断地磨练,提炼出来的精华能对后人有所正面的影响,以此证明自己,此生,没白来。

为了以上原因,我准备,再次上路,跟着老师好好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为什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