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如何高效学习—2

二、高强度用脑

这是检测学习策略是否有用的标准。

关于高强度用脑,您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学习如同锻炼身体》,在此不再赘述。

三、结构化思维

也许因为神经元的结构,也许因为工作记忆的限制,大脑不喜欢零散的、无关联的信息,喜欢有结构的、有关联的信息。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进行高效学习或者高效工作,就需要结构化思维。

我觉得结构化思维就是组块化,就是建立框架。

有了结构,有了框架,我们就可以把信息放到合适的位置,便于进行高效的存储、处理和提取。

我们的教材和教辅基本上都是结构化的,目录就是其结构。有助于我们进行知识整理。

结构化思维不仅仅用于知识整理,还可以用于记笔记、整理错题本、整理题型、整理学习方法、整理解题方法等等。

结构化思维不仅仅可以用于学习,还可以用于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它符合大脑的特点。

四、流程思维

我觉得流程思维的根基是复利思维。

一件复杂的事情往往由多个流程、步骤组成。流程思维就是把每一个流程、步骤进行优化。

如学习流程分为5个环节:预习、听课、练习、复习、测试。做个简单的假设,每个环节多付出20%的努力,提高20%的效率,那么整体需要多付出20%的努力,但提高的效率为1.2×1.2×1.2×1.2×1.2-1=1.48832,提高了149%。为什么差别这么明显,因为前者做的是加法,后者做的是乘法。这就是复利思维。

这提醒我们不要小看每个环节的小小优化、小小提升。因为由于复利的影响,任何环节的些许优化,都会对效率的提升产生巨大的影响。

下面分别探讨一下学习的各个环节如何优化。

预习

核心问题是要不要预习以及如何预习。检测标准就是是否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不预习或者是预习不到位,影响整体的学习效率,那就必须预习或者预习的更加细致。否则,就不需要预习。

毕竟学习的总时间是一定,用来预习的时间多了,那么用来练习和复习的时间就少了。

听课

听课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环节,课前准备、正式听课、课尾。

每个环节都要重视,注意复利叠加。

课前准备包括课间活动和微观学习环境准备,课间活动是为了休息和充能,微观学习环境准备指收拾课桌并准备下节课用的资料。

正式听课要保持高度专注,以理解知识内容为主,记忆和做笔记为辅,选择恰当的时机向老师提出恰当的问题。

课尾首先盘点本节知识,不理解的及时解决,然后整理笔记,最后做练习。

练习

听课是学习的中枢环节,练习是提分的灵魂。

如果题目的难度能够区分出来,那就按照简单题、中等题、中高等难度题、压轴题,这样的难度顺序去练习,每种难度的题练得很熟了再进阶。

因为难题以简单题为基础。地基不牢,楼是盖不高的。

这样的话,一本资料中的题目是不够的,需要自行添加辅助资料。

也可以针对知识点或题型进行分类专练。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思考题目考查哪些知识点,进行知识定位,这样能加强我们对课本和知识点的理解。

复习

不同学科的复习方式不同。

偏理解性的数学和物理,复习流程为:看记基础公式和定理⇒理解、部分推导公式和定理⇒复习题型的结构化总结⇒复习结构化的错题本⇒刷题,保持手感。

其他学科请参考原书。

测试。请看信息循环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65. 如何高效学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