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人,笨方法,聪明的活法

笨人用笨方法,或许是一种聪明的活法。

而有些聪明人用一些聪明的方法,或许后来证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吴军是我特别喜欢的学术大咖,他是原腾讯副总裁,曾使Google总工程师,用四本书成为中国首席互联网思想家。

在《得到》的“吴军的谷歌方法论”这个专栏中,有个读者向吴军提问:“请问吴军老师能否分享一些能够快速理解商业问题,抓住问题本质的方法?”

吴军的回复是:“简单地讲,我这个人比较笨,你要向我询问快速的方法,是找错了人。理解一个商业模式,需要花功夫,我自己在了解一些新行业时,要先花很多工夫,和那些行业里的顶级人士进行交流,并且需要阅读很多他们的财报和相关商业新闻。”

连吴军博士这样的学霸级人物都自称笨人,这是一种谦虚的自知,然而他推崇的笨方法值得我们普通人深思。


富兰克林说来是个传奇,又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又是美国的国父,参与了《独立宣言》的起草。

我们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挣钱的人,一种是把自己照片留在钱上的人,而他就是属于有幸让自己的照片留在美元上的少数几个美国人。

富兰克林的知识跨度很大,做的事情很多,你觉得他活了好像不止一辈子,他活了好几辈子,因为随便哪个领域做到他的成就,都要花一生的时间。但是他一个人做了好几个人的事情,关键在他每一个领域里都卓有成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们的理解就是他学东西很快,他能在短时间内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然而事实是这样的么?

富兰克林在他很小的时候在印刷厂当学徒工,但是他跟普通的印刷工不一样,当他看到报纸印出来的时候,他在想,是否有一天我不仅是在排字,而是在写字,让自己的文字出现在报纸上。

当他这样想的时候,马上就付诸实施。他是怎么做的?他没有去报个写作班,而是开始自己做自己的老师。他的自我教学方法很有意思,他从杂志、报纸上选文章,选那些觉得很好的文章认真读。他读的时候时不时抄下一段话,写在一张纸上;再往下读的时候,他又在另外一张纸上抄下一段话。读完以后,把文章放在一边,把这些纸打散,然后过几天以后,他让自己把这些话按顺序排列下来,这样他就能知道这篇文章的结构,然后Rewrite(重写)这篇文章,或者叫用笔来复述这篇文章。

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发现虽然他自己好像读懂了这篇文章,而且觉得很欣赏,但是落到纸上的时候,能写下来的很少,一篇很长的文章他只能写下一小段,这时候他会有一种挫败感。

但不止步于这种挫败感,他接下来又重新读那篇文章,读完以后,他再一次地重写,然后把自己重写的文字跟原文对照,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真正读懂这篇文章,更没有真正领略这篇文章的精彩之处。一篇文章他要反复重写四五次以后,才逐渐接近原文。

他就是用这样一种方法,让自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印刷厂的学徒工,变成了一个专栏作家。

当我们看这个故事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他的这个办法太笨、太土了,我们一般都不屑于用这种方式去学习写作。第二个感受就是他的方法太神奇了,因为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起点非常低,但最后的结果,让很多跟他一样有写作梦想的人自愧弗如。


吴军说他的偶像是富兰克林,我想这和他特别欣赏富兰克林这种“笨人,笨方法”有关吧。

有一个谚语,慢一点,也许更快些。笨人,笨方法,看似很慢,其实很快的方式,让我们可以在有限的一生当中,在多个领域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你可能感兴趣的:(笨人,笨方法,聪明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