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不听话怎么办?家长用这个方法来引导,孩子乖乖听话

古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不听话的孩子,家长一定要严加管教,正所谓不打不成器。

那么,这句话到底对不对呢?这样的管教方式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其实,鲁迅先生早在《海上的儿童》一文里就回答过这个问题,写道:

“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这个观点正好跟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的观点一致,简·尼尔森表示:这样的教育方式只是暂时“赢了”孩子,而并没有“赢得”孩子。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简·尼尔森博士这样解释:

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

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价值。

为什么说“赢得”孩子更重要呢?

其实这个不难理解,从字面意思来说你赢了孩子,那就说明孩子是一个失败者。这种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者盲目顺从。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长远来看,自然“赢得”孩子的管教方式更好。不过,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人生技能。

简·尼尔森博士推荐“”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第1步,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第2步,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第3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的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第4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要注意的是,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4个步骤的根本,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比如,孩子放学回到家告诉你,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Ta。一般来说,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你肯定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然后用一种指责的语气跟孩子说话。

可想而知,这样的沟通方式,孩子肯定是不愿意继续下去的,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步,表示理解。你可以用一种友善的语气跟孩子说:“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你,你一定感觉很丢脸吧?”孩子一般会做出回应,肯定你的理解。

这时你可以接着说:“我记得以前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这是第2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

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孩子会对你的话题产生兴趣,或者Ta会跟着说:“真的?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老师就批评我,我当然认为这很不公平。”

这个时候你可以省略第3步,直接到第4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比如你可以说:“我很理解,你肯定会那么想,你看你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

孩子回答:“那我以后可以多准备几只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然后,你可以顺着孩子的话说:“这是个好主意哦。”

这样一来,家长既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又帮孩子解决了问题,免得再惹老师生气和批评。一旦家长采用了鼓励的方法,孩子就会感觉到亲近和信任,不再是疏远和敌意,并且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了。

为了更好的“赢得”孩子,简·尼尔森博士建议家长要注意几个细节:

一、记住,你的言行背后的感觉,要比你的言行本身更重要。

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最能准确地表达出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跟孩子说话,羞辱或指责的语气千万慎用,因为这不仅违背了相互尊重的基本原则,还会把本来的“逻辑后果”(或解决办法)变成无法达到长期积极效果的惩罚。

如果孩子把牛奶洒到了地板上,家长就可以和善而坚定地说:“哎呦,你该怎么办?”来引起孩子的注意,想出解决办法。

如果家长说:“你怎么这么笨呢,马上清理干净。从现在开始让我倒牛奶,因为看来你倒不好。”这样,就把解决问题变成了惩罚。

注意,问孩子该怎么做,要比告诉孩子怎么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告诉孩子怎么做会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反叛,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参与,则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

二、要避免骄纵,以让孩子培养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常常告诉大人们: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这是因为,如果家长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要知道,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就是要教导孩子依靠自己。当大人扮演“超级妈妈”或“超级老师”的时候,孩子们就学会了期待这个世界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他们为这个世界服务。

正是这些孩子,如果他们不能如愿以偿,就会认为不公平。等别人拒绝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为自己感到难过,或者以某种伤害性或者破坏性的行为寻求报复。

三、教给孩子并实践:“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可是每个人都在这样要求自己和别人,尤其是对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经说过,作为大人要树立“勇于不完美”的榜样,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另外,要善于运用“矫正错误的三个R”,在错误中成长。

1.承认(Recognize)——“ 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Reconcile)——“ 我向你道歉。 ”

3.解决(Resolve)——“ 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

这里,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不原谅。简·尼尔森博士曾做过一个调研,当大人诚恳的道歉时,孩子们几乎总是会说“没关系”,哪怕在一分钟以前还非常的生气和憎恶,但是大人说一句“对不起”,孩子就会彻底原谅了。

四,一定要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心灵导师张德芬曾经说过,很多人处理不好亲密关系,是因为不表达爱。的确,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大吼大叫,常常忘了出发点是什么。

比如说,家长看到孩子的书包里放有一包烟,第一反应大多是扯着嗓门教训孩子,不能抽烟。

其实家长可以换一种方式,跟孩子说:“宝贝,我非常爱你,不希望你这么早就抽烟”。这个时候可能孩子会说:“哦,那个帮爷爷顺路带的,我怎么会抽烟。”你看,事情远没有家长想的那么可怕。

事实证明,很多时候是因为大人的不良行为才促成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大人改变自己的行为时,孩子也会随之改变。而且当大人记住了,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时,他们就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管教孩子是一件精细的事情,作为父母,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和一些技巧,才能做到更好的“赢得”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总是不听话怎么办?家长用这个方法来引导,孩子乖乖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