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2 说话不算话,说好的事情做不到,并非孩子的错

没有底线的爱,不是爱;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底线,想来是原则和规定;不是涉及大是大非事件的亲子关系,坚持底线常常让父母处于两难的境地。

原则还是不原则,是个问题

父母坚决执行:到时间就必须睡觉;规定的作业必须完成;说好的事情,必须去做。令行禁止,孩子通常还没有这样的自制力,会产生情绪,或哭,或闹,或闷闷不乐;

父母心软,想着,毕竟还是孩子,又没有犯很大错误,又不是品行问题,那就退一步,缓一缓;另一方面,孩子玲珑剔透,很能揣摩父母,一看到有机可乘,顿时眉开眼笑,进而嬉皮笑脸,就像对父母说“拿我也没办法吧!”


孩子做的是他们想做的,说的并不一定是他们心里想说的,说到做不到,父母怎么办?

1 不要威胁“下次再也不……”

因为父母无法做到,是父母的气话,但孩子会模仿这样的方式,同样说话不算话;

反过来,即使父母能够坚持,坚决执行“下次再也不……”,孩子出现情绪哭,父母坚持,和孩子一起硬碰硬,针尖对麦芒就让孩子使劲哭。那结果是什么呢?哭解决不了问题,造成孩子没有更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父母情绪会越来越坏,最后矛盾激化,大吼大叫。

教育的孩子很难,其难点就在于,父母太强硬,让孩子不知所措;父母太软,又达不到教养的效果。要需寻求中庸之道,犹如高空走钢丝一般。

如果大人对孩子说话不算话,他们往往会记在心里,时时刻刻念叨着,随着年龄增长,自制力会越来越差。因为他们认为父母说到做不到,那自己也可以如此。

因此,出现类似状况,参考孩子惯常的表现,或强硬一些,或软一些,可以再给孩子一次机会。这个机会的产生需要孩子认真对待,以平等、平和的谈话方式,严肃地思考自己说的话,做出的承诺。

教养并非冷酷无情,父母的退让并非没有原则,而是启发孩子碰到问题可以运用协商的办法,试着沟通来解决。


2 不要套路孩子

不论是有意无意,父母说话有时候总引导孩子顺着自己的思维,符合父母的心愿,造成孩子给出应付式答案,不走心,尔后又不能遵守自己许下的承诺。

场景:孩子完成功课,可以看一会动画片,说好看半小时,时间到。

父母:”到点了,该结束了;到时间了,该睡觉了。“

孩子:”不要,再看一会。“

父母退让:”那就再看5分钟哦。“

孩子盯着画面:”嗯,好的。“敷衍父母的催促,没有想过自己正真要的是很多个5分钟。

结果是5分钟后,依然不愿结束,孩子产生情绪,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说话不算话。

双方的谈话,是父母给孩子一个思维模式,让他们顺着回答;孩子在那一刻,只要让“我”继续看电视,什么都可以应承下来,根本没有关注是5分钟,还是多长时间,只是随口一说而已。

因此,谈话时,要提示孩子,确定他们听到了”5分钟“这个关键内容。

父母可以继续强调一次”好的,那就只能再看5分钟哦,是到几点几分哦“指着时间,引导孩子的注意力转向时钟,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注意到父母的话,听进父母的话,并说出自己想怎么样。


3 找一件父母孩子同时可以做到事

用”身传“而不仅仅是”言教“来培养孩子的习惯。

比如,回到家,把鞋子摆好,把外套挂好,把包包放到架子上。如果孩子没做好,可以指给他们看,爸爸妈妈都做好了,就她不能践行若言。示范的作用往往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孩子口是心非不会是一定出现了品行问题,可能不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知道如何处理情绪;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父母只有唯一“强硬坚持”的教养方式。父母先学习然后改变一点,教养的方式不要太急,期望一招见效,试着其他的应对方法,加强亲子沟通的有效性。

家庭教育需要父母有耐心加上长期坚持,并且持续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02 说话不算话,说好的事情做不到,并非孩子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