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读的书越来越多,你却越来越消极?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书本是一件可以提升自我修养和内在素质的事,但是最近却看到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何我读书越多,却越来越消极?

我想大概是书读多了,就越能看清身边的人都是“两面派”,于是愈发不想和他们交流。

也或许是看到身边靠关系比你爬的更好更远还站的更稳的人,并不是书中告诉我们的“努力就有出路,知识就是力量”。


再或者,是觉得人生的意义真的并不在于争先恐后挣钱和“上位”,而是做自己。但是书中所说的“真我”,在这个浮躁奢靡的社会太难实现,甚至生活的柴米油盐也不允许我们追求真我。

所以慢慢的,变得越来越消极。

但是,生活始终是生活,是现实的,也是自己的。

爱因斯坦说过:“追求客观真理和知识是人的最高和永恒的目标。”

我们不用刻意追求书中的理想状态,只需要结合自己的目标,客观并且适当的接纳书中给我们传递的观念,我们就可以把每条路走的很好。


我们在读书时可以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我们需要摒弃“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观念。

我们不能带着功利性目的去读书,不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觉得读书无用。因为书给我们描述的只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行动方案。

无论是教我们为人处事的《厚黑学》,还是教我们生存之道的《狼道》《羊皮卷》,都只是告诉我们怎样的做法是最理想的,同时也是需要一切尽在我们的掌控之内,真正可以那样去做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无论怎么做,这个过程中我们面对的人是各不相同的。当我们在一个人或几个人身上试验成功时,并不代表我们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成功。

所以,不要认为读几本书就能带给你什么根本性的改变,不要带着想要改变的目的去读书。

书是由文字组成的,文字归根结底只是表面的、冰冷的符号。真正可以改变的我们人生的只有我们自己,而不是靠哪几本书。

自古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仅仅读书是不能带给我们“黄金屋”和“颜如玉”的,这个过程中一定是有一个转化。带着目的的读书,只会觉得书枯乏无味,从而失去了兴趣,也就慢慢变得更加消极。


2.不做“蛀书虫”,不钻牛角尖。

何为书虫?哈兹里特说过:“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映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

读书时我们总会觉得有些内容太“扯淡”了,根本不切实际。但实际上,你只关注了书中直接表达的东西,并没有形成深入思考,反而抱怨书中描述的和现实相差甚远。

书中的世界和现实自然是有差距的。

最具代表性的应是法律。法律的的确确有很多明确的条款去限制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但事实上,法律的滞后性随处可见。

很多时候法律实现公平正义,总是需要一次或很多次的“牺牲”作为代价,而且这是我们不可控的因素。

所以,读书时千万不要做“蛀书虫”,不要抠字眼,切忌去纠结“书里明明是这么说的”!

一味的纠结书中的陈述,只会让我们成为“书呆子”,而并非是从书中获取知识从而应用于生活的“智者”。

我们可以利用一个概念来解释一下如何不做“书呆子”,那就是“因地制宜”。

培根说:“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每一本书传递的核心的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也是一片风格迥异的土地。通过吸纳来自不同的书的知识,在我们的耕作的这片土地上,慢慢也会形成不同的结果。

正如普希金所说:“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知识”。

就像有的地方适合发展服务业,有的地方适合种植业,而有的地方只能发展畜牧业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风格的土地,读什么样的书,怎样将读过的书形成自己独有的价值观,直接关乎到我们会成为哪一种风格的人。


3.多读能够提升自己思想深度和维度的书,畅销书,尤其是网络小说尽量不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小说风靡全球。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网络小说,沉迷于小说中构造的“霸道总裁”,灰姑娘摇身一变成为富家千金,以及有某种奇遇后拥有了超能力等等。

这些书对我们的生活仅仅增添乐趣而已,但是却没有实际上的帮助。

中华文化五千多年的历史沉淀,文化内涵之深刻不言而喻,众所周知。

喜欢诗词大可以读读唐诗宋词,但并非是读一读这么简单。

朱自清先生说过:“学习文化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无论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其实不仅仅是对于高中文科的学生而言,应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读诗词应该建立在了解其作者、创作背景、读音词义的基础上。

如果不去了解这些,想必我们每个人在读的时候也只是知其美,而不知其美何为。这是学习诗词最大的遗憾,也是读诗词最大的败笔。

斯迈尔斯说:“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的人物。”除了诗词,我们还可以把眼光放在文言文、近代散文和小说,以及国内外名著。

狄更斯的《远大前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余华的《活着》,莫泊桑的《羊脂球》,汪曾祺的《人间草木》……

国内外有的许许多多的优秀小说供我们拜读,我们的世界千万不要交给毫无营养的部分网络小说!


4.喜欢读书,也要学会总结。

“你若展现出来的气质,都藏在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里。”

读书是一个过程,但凡事我们也希望有一个结果。

这个结果并非是功利心想要到达的目的地,而是我们为成长所储存的能量。

每读一本书,我们应该学会积累书中的经典语句,推敲那本书写作的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方式,最后得出,我们从这本书中,到底学到了什么。

洛克说过:“读书仅向大脑提供知识原料,只有思考才能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总结”就是对我们所学知识最好的思考。如果不做总结,你会产生一种“幻象”: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收获了很多。

可是如果真的让你谈一谈这本书讲了什么,传达了什么,让你学到了什么的时候,你大概只会尴尬地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所以做总结是非常必要的,这些经典的书,值得我们用笔记本一点点地记录和摘抄,并且值得我们受用终身。

读书是一件小事,但却能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成长方式、处事方式和待人接物都藏在我们读过的书里。

我相信,一个能把书读到心里,而不是挂在嘴上的人,才是真正喜欢读书的人。

我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读的书越来越多,你却越来越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