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一章 道静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一章 道静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讲完了,从今天起讲《韩非子-喻老》,解老是解释老子所说,喻老是知晓老子,明白老子所意。老子(李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曾任周王朝的图书馆长,是孔子的前辈,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思想集于《道德经》。孔子,字仲尼,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思想集于《论语》。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思想集于《韩非子》。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更是群雄争霸、合纵连横、你来我往的时代。

春秋战国,一个自由的时代,各类思想潮起潮落,各路人马逐鹿天下,各种谋略践行诸国,各色人物尽显风采,你方唱罢我方登台,接受社会洪流的检阅,时光如大浪淘沙般的洗涤着每一个舞台上的人物,最后能留下来的都是与进俱进者。始皇一统天下后,中国社会从此走入了正道,道与德如平行的铁轨让中国一直走到现在。后世的君主帝王治国理政都没有逾越“道与德”的范畴与底线,凡是脱离“道与德”的都很快被历史抛弃,被社会淘汰,被民众埋葬。在历史的星空中,永远闪耀着的都是 “道与德”的坚守者。

韩非子认为“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意思是天下太平,没有急难祸患,就叫做静。静,不争也,君主坚守大道,坚持依法治国,对外礼义睦邻,对内德泽惠民,国家运行秩序井然,百姓生活幸福,没有什么急难祸患,天下太平,国家之间无争斗和睦相处,民众之间亦无纷争和谐共处。道,既是国家治理的标准,又是治理国家的方法,治国有道,天下有道。

天下太平,无急患,所以“遽传不用”意思是传递紧急公文的车马都不用了。老子说:“却走马以粪。”意思是歇下奔马,用来运肥耕田。在春秋战国时期,马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管治,战马在战争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天下太平,既不用马来传递信息,也不用来打仗,马又不能闲着,只好用来拉粪拖水,给田地浇水施肥。这就是老子的智慧,掌握事物的中心看待问题,马是用来打仗的,现在却用来浇水施肥,说明无战可打,天下太平。

在《解老》篇中韩非子说:凡马之所以大用者,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今有道之君,外希用甲兵,而内禁淫奢。上不事马于战斗逐北,而民不以马远通淫物,所积力唯田畴。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故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也。”马一是用来打仗的,二是宫廷用来嬉戏的,现在君主行大道,一无战事,二无淫奢,三无私运,马就没有了用处,所以老子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也。”

【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传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

老子的想法当然是好的,和平谁都想,但和平从来都不是自然存在的。在自然界中,狮子吃羚羊是本能,但人毕竟是有自主意识的,文明进步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天下有道,就是文明的最高境界。制度是用来惩戒的,当遵守制度成为本能,制度就会成为文化基因,这是管理学的最高境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一章 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