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亲眼见识了一对朋友在面前,如何因为一件小事而争论不休。
友A:19年没多久了,我一定要坚持锻炼身体。
友B:扯吧,这是你今年发的第10次誓了。
友A:乱说,你又没记录。
友B:谁说我没记录(打开手机备忘录)
友A:有病吧,还真记。
友B:就是为了看你能说多少次。
友A:瞎编的吧,我很少说了不做,别人都说我最擅长未雨绸缪。
友B:谁是别人?找出来我看看。
…
两人本来只是讨论一个坚持的话题,最后,却演变成了对彼此人身的攻击,作为朋友的我在现场都有点拉不住,场面一度尴尬。
原来,真正的理解,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容易做到。
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观点过滤着这个世界。
谁也别想轻易就说服谁。
未雨绸缪,出自《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绸缪:修补)意思是鸱鸮在未下雨时就啄来桑树皮,修补鸟巢。后用「未雨绸缪」比喻事先作好准备。
在我看来,现在越是随口拿来的话,越是容易被忽略,越是没有经过思考就说出来。
而一旦开始较真,又发现想的和说的不太一致,矛盾就这样出现。
做好准备,几乎人人都能说,但是能真正的做好准备,却越来越难。
最近,我喜欢到书店看书写字,现在的实体书店一到周末,似乎人是特别的多,是爱看书学习的人变多了吗?
好像也不是,随处可见更多的是类似拍照的打卡的人,或者随便翻翻书逛逛的人,反而认真看书的小孩子还挺多,不过他们身旁的父母要么是真的爱看书在一旁读书,要么就是坐在旁边戴着耳机玩手机。
成年后,能从读书中学习并做好准备的人,依然还是少数。
就像我的朋友A一样,他的确有学习的激情,但是每一次的坚持都不会超过2周,原因很简单,并没有有意识的去学习准备,更多的是为了发朋友圈炫耀一次罢了,而我从来不说破他。
这次让我没想到的是,朋友B还较真的记录了他的话,朋友间提出来也没有问题,但谁料A先夸了自己,而事实在眼前,于是面子挂不住了,才造成了争吵。
我想,这样的场景,你也一定遇到过,只是你没有像我一样较真的记录下来罢了。
为什么每一次立flag都要想好了再说?
并不是为了应对别人记录你的偷懒,而是付出行动后,才有可能轻描淡写说出来的自信。
为了获得这种自信,需要准备很多很多很多时间。
就像小时候,班里的学霸总说自己从来不复习不补习,考试却总是名列前茅。
有的准备,并不是能亲眼看到的,更不是靠嘴上说就能实现的。
而你可能还在用自己太累太忙骗自己,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努力的人一样,回家吃着外卖,玩着手机,一天就这么过去一样,该准备的一样也没有准备,该学习的一样也没有学习。
《孙子兵法》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用兵打仗的一般法则是: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袭我,而要依靠自己随时应付敌来的充分准备;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攻我,而要依靠自己有着使敌人不敢攻我的强大实力。
同样,学习准备,也是为了未来的人生做好能更精彩的准备。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持续践行
可能有朋友会疑惑,为什么没有制止最开始的争吵?
因为朋友间能够吵架,也是一种自我得以舒展的好方式,为什么要制止?
只有那些友谊不够好的朋友聚会,才会是你一句——最近在干嘛?我一句:还好,你呢?——式的寒暄式对话,即便待在一起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触及核心的话。
真正的好友都是直击要害式的对话方式,甚至外人看上去都有点互相伤害的味道。
持续践行,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