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001

五一这四天读了差不多4本书,当然都没读完,岔开看的。结果就是脑袋里混沌一片,想通过写一篇文章来梳理一下。当然现在在为止还不知道将哪一本作为5月份读书营精读主题营的对象。

002

《人类简史》这本书已经读了差不多一周,作者很厉害——牛津大学最年轻的历史学教授,区区500页就将人类10万年的历史梳理了一遍。1万多年前,当人类从狩猎采集时代过度到农业文明社会,从社会整体上来看当然是很好的。我们最灿烂的古代文明均来源于农业社会,我们的文字,文化,传统,文明无一不是诞生于农业社会。但是如果你从个体层面去看,你就不会这样想了,从事农耕作业的底层人民生活并没有因为过度到农业社会而改善,相反还降低了。无论从寿命,还是生活质量上来看,农耕社会的农民均低于采集狩猎时代的狩猎者们。狩猎者们可以三天打猎,两天娱乐;可以摄入丰富多样的食物;可以领略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景等等,然而一旦进入农耕社会,一切都变了。人们开始固定于一个地盘生活,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农耕生活,为了更好的田地里地收成,不得不花大把的时间在农耕作业上——松土、撒种,灌溉、施肥、除草灭虫、收割、筛种。貌似农耕社会给我们最大的好处就是人口变多了,从人类演化方面来看好的,但是多余的粮食养育了更多的人,形成了一套政治制度并反过来剥削底层人民。这跟一些圈养的家禽有何区别。从基因传播的角度看,被人类圈养的鸡、样、牛,从未被驯化前的几十万只,到现在的几亿乃至几十亿只,它们无疑是最成功的,但那又如何?母牛因为其可以产奶,需要被人类采用各种虐待的方法来保证其产奶量;公牛则是被圈养在笼子里,终其一生不准其走路,因为这样会是它的大腿肉不再鲜嫩。也许这些奶牛也怀念几十万年前它们的生活,漫步在东非的草原上,和一群小伙伴们肆意奔跑,惬意的食草。也许那个时候它们面临的天敌更多,环境更恶劣,但较之今天的生活,它们最起码自由过。这也许就是一个谬论——对一个群体都好的选择,但具体到每一个个体就不那么幸福了。

002

《好的孤独》只看了前两章,感悟就是孤独不同于寂寞,它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你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看书,可以冥想,也可以思考人生大事。寂寞也不同,它让人烦躁,不想做任何事,只想链接他人来缓解。孤独是常态,所以我们需要享受它,人是一个何等渺小的动物,但我们可以用大脑思考整个宇宙。面对孤独我们能做的只有两件事:第一接受它;第二利用它来做一件对自己有意义的事。

003

终于翻开了吴军老师的新作《见识》,这本书大部分内容来自于他在得到上的专栏《硅谷来信》。开篇就就是讲人的命和运,人不会一直没有运气,但也不会一直好运到底。比如你一不小心中了五百万,比如一不小心你家房子拆迁得了比巨款,运就是不受你控制,但可以给你带来贴身好处的东西。人生是一个长跑,人不会因为一个偶然的运气,而富贵一生。如果想要过好自己的一生那还得看自己的命。什么是命?你做事的方式,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你对世界的认知。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主宰着你的命。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一段话:你的思维决定你做事方法和动作;你的动作决定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决定你的习惯,你的习惯决定你的命运。所以在最根本上决定你命运的是你的思维,也可以说是你的认知。前段时间有个报道:说有个人在机动车上跑步被车撞死了,很多网友评论说这就是作,但是很明显这就是认知问题,因为他本人并没有认识到他这个行为有多危险。

004

最后一本书则是王烁老师的《在耶鲁精进》,关于这本书还有一个小插曲:在购买这本书的时候,不慎选错了地址,书发给了前女友。于是我不得不尴尬的跟她说明了原有,她跟我说可以送给她吗?我说可以的,结果过了几天她跟我说,她翻了几页看不下去又给我寄回了,顺带还给我寄了一大袋薯片。好了,言归正传。

很憧憬去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看看,体验一下独特的校园文化。美国建国区区240年,耶鲁大学则成立了315年,这是什么样的传统与精神。政府在不断的迭代更新,而大学永远的伫立在那里。耶鲁是一个私立大学,更是一个独立的大学,美国的常春藤名校皆如是。胡作非为如特朗普一般的美国总统,拿这类大学依然毫无办法。校友跟大学之间形成了共同体,你可以说它是利益共同体,也可以说它是名誉共同体,总之它将“我愿以母校为荣,母校愿以我为荣”发挥到了极致。任何有助于母校的行为,我们都竭尽所能的支持,而任何玷污母校声誉的人和行为,都坚决抵制。哈佛前校长只不过支持了带有歧视女性的言论(是一个谷歌资深工程师,关于女性是否擅长做工程师的言论),而被迫辞职。他最大的错误就是他是哈佛校长,他一言一行均代表了哈佛。面对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我们唯一有用的策略就是精进,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知识的游牧者,哪里水草丰美,我们就奔袭至何处。以我们百分之二十的精力,获取该领域百分之八十的养分,再次进行迁移。这就是现代我们学习的原则之一,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学习态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