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它是投资银行

你好,我是Wilson。一个正在以书写的方式磨砺自己的人,这是我在网络上的第60篇复盘随笔。

投资银行

一听到“投资银行”这四个字,你是不是感觉特别高大上?甚至觉得这个机构与我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交织。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其实这个高大上的机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时常见面。

哦?!你觉得我在耍你?

那我想问一下,你开过户、炒买过股票吗?

你只要买卖股票,就得有一个账户,就得在一个券商开户,这些拉你去开户的券商,其实就是投资银行。中国的券商其实就是在国外我们所称的投资银行。不仅是中国,在日本、德国等地投资银行也都被称为证券公司。

这是不是与你心目中那个金光闪闪的投资银行相差很大啊!大家印象中,券商就是拉着你去开个户,然后赚你一点手续费,根本与高大上扯不上边。但其实这个跟我们国家的投行业或者券商业的业态是有很大关系的。

我前面说的开户和赚取手续费,其实只是投行业务中的一小块,它也有一个专用名次叫“零售经纪”。零售经纪其实在全球的投行业里面,占比不是很大,大概连10%都不到。

今天我就和你聊聊投资银行的由来。

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之前,世界上是没有投资银行这么一个专门的称呼,那时候都叫银行。比如大家很熟悉的美国的大银行家,老 J. P. 摩根,他当时旗下控制着摩根财团,摩根财团就是一个既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又做证券承销业务的金融寡头。

摩根财团

在20世纪初的前20年,是这种证券业加上银行业混业经营的金融寡头的黄金时代。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美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那时候大家对金融监管都没有什么概念,所以混业经营加上毫无监管,美国的股市就节节上升。这些金融寡头一方面吸收储户的资金,一方面又拿这些钱去做证券承销,甚至参与到股票的交易中间。

然后就产生问题了。储户的钱和证券市场中间是没有防火墙的,这里面会产生很大的风险,

为什么呢?

因为储户存款要求一个固定回报:我的钱要投到很安全的地方。而股票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风险投资。但是当时没有人注意到这些风险,所以很多储户的钱流入了股市,然后也助长了股市泡沫的滋生。紧接着美国的股市崩盘,就发生了大萧条,几年之内,股票的价格掉了90%,然后美国大概有1/3的银行破产了,很多储户当时在股市里面的钱就变得血本无归了。

大萧条结束以后,美国政府就开始痛定思痛,反思自己的政策走向,然后在1933年的时候,罗斯福政府就颁布了一个叫《格拉斯·斯蒂格尔》的法案,这个法案就奠定了后来半个世纪全球金融监管的制度。

《格拉斯·斯蒂格尔》

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给金融市场加紧箍咒。其中最著名的一条就是说,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要严格分开,实施分业经营。

当时所有的银行家都面临着一个二选一的选择。如果做商业银行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就不准做证券业;如果要搞证券承销,兼并收购这些证券投资业务,就不准再做存贷汇的商业银行业务。所以在这么一个很大的政治压力底下,大银团就开始做出自己的选择了。摩根财团就把自己的业务一分为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摩根斯坦利就开始专门做投行业务。另外一家叫J. P. 摩根,就做商业银行业务。还有像花旗银行,它犹豫了很长时间以后,就决定选择自己更擅长的商业银行业务,放弃了自己下属的这些证券业务。

从那个时候起,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就开始正式分离。所以“投资银行”这个名词实际上是指从银行的体系分离出来的,专门做证券投资业务。

在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离以后,产生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在监管的层面,大家就对商业银行的要求特别高,比如像存款保险制度,要求银行资金要和证券市场隔绝,还有银行的自有资本率、银行的杠杆率,从此以后都受到特别严格的监管。

反观证券投资业务,它不一样。只要是炒过股票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叫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是需要自己承担风险的,正因为此,投资银行受到的监管一直就比较松,这样就给投资银行家很多“开脑洞,搞创新”的机会。

投资银行的创新真的是很多,而且几乎每一桩、每一件都把全球的金融市场大大地往前推进了一步。

比如货币基金,曾经推动了美国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它就是投行为了绕开利率管制,吸收存款来设计的;

还有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被誉为这半个世纪以来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工具,它改变了全球的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格局,它也是从投行投资的转手证券开始的;

还有对企业的投融资、公司治理,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杠杆并购,也是投行创造的;

还有现在富得流油的、很多人都想进入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是从投行的杠杆并购起源的;

还有现在全世界风靡的风投、创投,全部都是投资银行家的创新。

就这样,投资银行在不断的创新中茁壮成长,终于长成了我们现在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来它是投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