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教材,《一次函数》属于初二上册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函数观念,我们将其上调至初一下学期进行。究其原因,除了知识的连贯性外,根据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初中学生逐步进入到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备学习一次函数的认知基础。从学习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可以走得更远。学期末,昆仑班的锦同学将这一阶段的探索历程整理成一篇小论文,具体内容如何?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一、什么是函数?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个全新内容:一次函数。在刚开始学习时,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函数”是什么呢?总的来说,“函数”不是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下图所表示的是一个研究小车下滑时间的问题。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其中有的量是在变化的,就比如支撑物的高度和小车下滑的时间,这与我们之前所熟悉的有所不同(回忆上学期学过的方程,全部都是确定的数),我们将这一类会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从表格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小车下滑的时间随着支撑物的高度变化,并且随着支撑物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支撑物的高度是由客观条件影响而变化的量,我们把它叫做自变量。而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就是因变量,在本题中就是小车下滑的时间。至于函数,简单来说,就是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啦。在这个实际例子中,我们无法准确得知小车下滑时间与支撑物高度的变化关系,只能大致了解一下变化趋势。
简单总结一下“函数”概念,函数不是整数、分数之类的数,而是一种变化关系。我们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化的量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要想进一步了解这些变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又会影响哪些方面?具体的变化规律又是如何?就要用到我们现在学习的函数思想了。
二、一次函数及其研究方法
在所有的函数关系中,一次函数是最简单的一种。那一次函数又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在函数表达式中,自变量x的次数为1次。这么说还是有些抽象,我们再次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说明。
“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cm。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kg,弹簧长度y增加0.5cm。”
在这个实际问题中,所挂物体的质量为自变量,弹簧长度为因变量。我们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观察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我们很容易得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式为y = 0.5x + 3,类似这样的函数关系我们就叫做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可以表示为y=kx +b,其中,x表示自变量,y表示因变量,而字母k、b不是变量,是常量,在弹簧这个实际例子中,k=0.5,b=3。
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在所挂物体质量有规律增长的情况下,弹簧长度每次增加的都是一样的。同样地,任何一个一次函数都有这样的规律。我们可以用如下表格的方式表示:
通过表格我们会发现,若自变量x有规律地变化,因变量y也会随之有规律地变化,如果x增加1,那么y对应的增加k倍。也就是说,一次函数关系中,因变量随自变量均匀变化。
除了从“数”的角度外,我们还可以从“形”的角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图的方式来研究一次函数。画图过程主要分为三步:列表,描点,连线。列表就是通过一次函数解析式,自己定好自变量的数值,算出对应因变量。描点就是在以自变量为横轴(x轴),因变量为纵轴(y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对应点。而连线就是连接对应点。
我们以函数y =2x + 1为例,画出的函数图像如下所示:
由图可知,函数y =2x + 1图像是一条直线。那是不是任何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呢?是的,因为一次函数中,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均匀变化嘛。知道了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我们再画图时,就可以根据2点确定一条直线画图了,不过描点的时候最好选择3个以上,防止计算出错。
现在,我们可以做个小小总结:对于一次函数,从“数”的角度看,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变化而均匀变化;从“形”的角度看,一次函数的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一条直线。这种研究方法,我们叫做数形结合。
三、一次函数的性质
接下来,就让我们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继续探索一次函数的一般性质吧。在探索之前,我们首先要讨论清楚一个问题:对于一次函数y =kx +b,我们是研究x、y两个变量,还是研究k、b两个常量(也叫参数)?x、y是变量,我们无法研究,而k、b是常量,取不同的值就意味着不同的函数关系,所以我们要研究k、b对函数的影响。
那么k和b对函数图像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分开研究,先来看三组一次函数:y= 3x + 2,y= 3x,y= 3x -2。这三组一次函数的k相同,不同的是b,具体的函数图像如下:
对比三组一次函数图像,我们能够发现:一次函数图像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b),因此b会影响到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的位置。当b>0时,函数图像过y轴正半轴;当b= 0时,函数图像过坐标原点(0,0),这种特殊的情况也就是正比例函数;当b<0时,函数图像过y轴负半轴。并且b的绝对值越大,与y轴的交点离坐标原点越远。
除此以外,我们还发现,无论b值是多少,只要一次函数的k值相同,函数图像是平行的。仔细思考后就会明白,一次函数y随x均匀变化,而k决定的就是变化倍数。
以相同的思路,我们继续研究k值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我们选择两组一次函数关系式:第一组y = -3x,k为负数,第2组y= 2x,k为正数,k = 0的情况我们不必考虑,因为如果k = 0,不论x为多少,y的值都不会变,恒等于b。具体的函数图像如下:
对比两组图像后,我们发现,当k>0时,y的值随x值得增大而增大,对应函数图像的走向是斜向上。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函数图像的走向是斜向下。总而言之,k的正负影响了函数图像的大体走向。
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第一组的函数y = -3x的图像更陡,这是因为k的绝对值大小会影响函数变化的快慢。具体来说,当k > 0时,k越大,随着x值的增大,y值的增大幅度越大,对应的图像越陡;当k<0时,k的绝对值越大(k越小),随着x值的增大,y值的减小幅度越大,图像也越陡。正因如此,k也被叫做斜率。
四、如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在有关一次函数的实际运用中,有一类问题是很常见的,就是已知坐标点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x和y是变量,不必多说,所以我们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实际上求的就是参数k、b。
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比较简单,因为正比例函数有一个特点就是b =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定过坐标原点(0,0)。所以只要再知道一个坐标点,带入y= kx就可以求出k。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要相对复杂一些。如果我们知道特殊点(0,b),即函数与y轴的交点坐标,我们可以直接得到b的值。此时,再知道另一个点的坐标带入,就可以求出k的值。
但还有一个更为复杂的情况,就是没有特殊点,任意给出两点坐标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如果我们能够深刻理解一次函数的因变量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均匀变化,这类问题就会非常简单。以上面提到的表格为例:
对比表格中的两个函数,我们可以看出,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数,因变量y对应变化k倍。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一次函数y与x的对应变化关系,先求出k值,再任意选择其中一点坐标代入求出b值。
五、在实际情境中理解k、b含义
在不同的实际情境下,k与b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就比如说在最开始提到的弹簧问题,k表示物体每增重单位质量时弹簧增加的长度,而b代表的则是弹簧的初始长度。在路程问题中,k一般表示速度,也就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b则表示初始的位置。所以在实际问题中,k一般又可以理解为变化率,简单说就是单位变化量,b表示初始值。
如果能够深刻体会k、b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并灵活应用,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下面一个问题:
“一水池的容积是90m3,现蓄满水,用水管以5m3/h的速度向外排水,直到排完为止。请写出水池蓄水量V(m3)与注水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
在这个题中,很显然5m3/h是变化率,也就是k值,不过要加上一个负号,因为这是在向外排水,而起始值是90m3,即b = 90。所以,我们可以快速得到函数解析式:V= -5t + 90。怎么样?是不是很简单呢?
六、二次函数初探索
除了我们现在学习的一次函数外,初三还要学习二次函数,我认为方法应该和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差不多:
首先,需要明确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对比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应该就是自变量x的次数为2,一般形式应该就是y=ax2+b。
其次,通过画图的方式研究二次函数的一般规律,我们以y=x2-1为例,列表、描点、连线,得到下面的图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个未知的函数关系,要尽可能多的描点,并且要考虑到特殊点(0,b),这样才能比较完整地发现规律。通过图像可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不再是一条直线,因为自变量x的次数为2次,变化不再均匀。但我们同时发现,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这是因为平方具有非负性,且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平方相同。
接下来,就是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参数a、b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影响。第一,b在二次函数图像中的影响,与在一次函数图像中的影响是一样的,都是决定了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的位置。第二,a>0时,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头向上;a<0时,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向下。
当然,这里只是二次函数知识中的一小部分,相信还有很多神奇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
以上就是我们这个学期对一次函数的完整探究过程,不光学会了一次函数的知识,更懂得了学习函数的一般方法。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