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汉迪之《第二曲线》2019-07-13

我在很早之前就接触到第二曲线的概念了。那时,我仅仅是在课上听到李善友谈及,仅仅是当作一个有意思的知识点,看过之后便忘记了。如果,我在混沌大学组织的这次创新商学院3期班级中,再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感受非常不一样。

这说明一个道理,即便我读了很多书,知道了很多概念,但我也无法将其应用到我的工作与人生中。这正好是课堂里提到的,即便我们知道了查理·芒格所知悉的模型,我们也无法成为查理·芒格。概念的知晓,和概念的应用,中间隔着一条刻意联系的鸿沟。如今,混沌大学通过线上视频学习、线下课程讲解、课后案例分析、组织游学等形式,不停的把相关概念刻到我们的脑海中,的确让我更清晰的记忆住这个概念,并且不停反思自己,应用概念。

因此,在以后的自我学习中,我最好同样遵循这样的思路,学习完概念之后,要深入拓展概念,多看不同的人进行讲解,同时自己进行不同的案例剖析,最后要不停的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否则,看再多的书,可能都是无效功。

虽然看了视频听了课,但我对第二曲线的应用,似乎还是不够深刻。而查尔斯·汉迪的《第二曲线》一书,似乎又给了我一些灵感。

从人生的角度,查尔斯·汉迪一直在用第二曲线。他在自己每个事业的高峰,选择了离职,进入第二曲线。比如早期的壳牌石油的国家分公司经理,到伦敦商学院终身教授,再到自由作家。我有时候很羡慕他这类型的人,比如埃隆·马斯克,连续几次创业,都是在最好的阶段,把公司卖掉,或者成立了新的业务线。而我自己,却还在忧虑我的经济状况能否得到持续的改善。或者,像他们这一类人,要么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中,要么已经在职业生涯早期完成了资本的积累,所以他们能更具有冒险精神,更敢于放弃掉第一曲线,开启第二曲线。

按照我的人生规划,我是渴望在35岁之前,积累5千万的财富,积累足够的商科知识,然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做具有冒险性质的事,而不是去做目前最稳妥的赚钱的事。我这个规划偏向于安稳的生活,偏向于对自己能力保守的估计。

但谁能保证我目前的京东个护业务线,能维持到我35岁呢?目前,几个你都给你个护业务线的确还处于上升阶段,我的个人认知,也几乎被这条业务线所束缚。正如《第二曲线》一书中所提到,衰落的五个阶段是:达到成功后骄傲自大,达到巅峰时好大喜功,紧接着否认存在风险,然后徒劳的病急乱投医,最后敢于沉沦一命呜呼。我目前应该是在第二和第三阶段的位置。我过于对自己现在的京东运作感到自豪,我不止一次的跟人提到,我专注京东市场,专注产品,以此获得成功。其实,我陷入了成功的固步自封,我不再研究其他品类,其他市场,其他运营模式,我沉溺在过去的成功而无法自拔。一旦现有的运作模式出现问题,我肯定会难以招架,因为我把公司培养成了一个固化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尤其是我自己。

在快速上升阶段,我就应该布局我的第二曲线!这是一句警告。

这两天,当我在思考如何布局第二曲线时,我一开始非常兴奋,似乎我找到了很多种美好的可能。但是,当我寻找落地点的时候,我又陷入了以往的迷茫和自我怀疑中。我开始看到市场的激烈竞争,看到自己进入陌生领域的恐惧与不安,看到自己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但这没有回头路。我这次退缩,我就会一辈子退缩下去。

我现在需要做的,是梳理清楚公司的现状,我们的优势,以及突围的方式。

在做这些事情之前,我需要重新认知自己的角色。我是公司老板,我渴望成为一个企业家。企业家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战略制定和落地实施,而不是像我之前那样,专注在业务或公司细节。如果我做不到这两点,我终究无法突破自己。

接下来,我分三步走:第一步,公司现有业务的梳理;第二步,公司新战略的实施;第三步,战略的落地实施。

一。公司现有业务的梳理
公司目前有12人(加上我),我负责产品设计和市场规划,杨大流动无产出,小丸子和阿锋作为店长在操盘,步美和小樱是运营助理,晴子是财务+人事+采购,希达是设计,美芽是客服,柯南是库存管理员+入仓专员,阿涛和新人是配合柯南处理仓库事务。

公司业务方面,现在主要由2个个护自营店组成,额外加上若干个POP店铺,但POP店铺贡献业绩不大,大约在15%左右。后期的业务方向,基本是多开1-2家自营店铺,保持个护业务线能达到日均10万的业绩。从这个角度来看,个护业务线的年产出大约在3500万左右。如果再要提升个护业务线的业绩,可能就要打破我的认知边界,即如何打破大牌垄断的大众市场。或者,寻找其他非大牌竞争市场,但这会无限扩大我们的产品线数量,容易导致我们战线太长,无法与他人竞争。但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增加人手,是否能实现全线出击呢?这方面可以采取韩都衣舍的方式,在力仕康品牌内,拆分出来不同的业务线,让各个小组独立运作。这个方法应该可行。如果这样,就可以打造一个超级帝国。每个小组都需要独立提报产品,最终汇总到品牌人员手上,并进行设计和落地。

这个思路的缺陷在哪里呢?其一,人员接洽和考核问题;其二,产品线构思能力问题,目前只有小丸子有提出产品的能力;其三,产品设计和落地问题,目前只有我能进行。问题一容易解决,问题二需要提升阿锋和小丸子的能力,问题三需要寻找合适的人替我接班。总体而言,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还有一个关键点,我作为公司老板,能否在大品类市场中,寻找到突破点。比如HFP,成功的在研发一款精华,在祛痘+精华市场上,打开了一道很大的口子。而WIS则在面膜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当然,这就涉及到我们有没有能力,打破我们单纯依靠京东自然搜索的方式,采用新的营销方式,塑造出一个优秀的产品营销。这个也是对我能力的挑战。

二。医疗健康
原有业务线可以继续深挖,但是对团队的能力要求特别大,而且投入产出比可能也不高。我们将现有业务称之为第一曲线,那我能否找出第二曲线呢?第二曲线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呢?

从目前来看,医疗健康似乎是我们比较容易成功的第二曲线。原因有三:其一,我们长期都是做一些皮肤问题的产品,这类产品优点偏向于药效宣传,我们对这类型的客户有着很好的洞察力;其二,国家对医疗健康管得非常严格,如果我们能通过到江西或广西等地注册,获得销售医疗器械+食品的许可,并且在京东增开自营店,那我们就有了行政许可方面的优势;其三,从市场来看,药房很少涉足医疗器械,而随着国家对消字号的严管,很多产品可能会被停售,而市场对医疗健康的需求又再增加,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医疗健康。因此从上分析,我们有运营优势,行政优势,市场优势,成功的概率相对较高。

医疗健康方面,我们可以先寻找一个较大品牌合作,入驻京东。然后再切入自有品牌。这样可以降低入驻的难度,以及产品线的布局。毕竟,我们在早期还是需要摸索市场,过早切入自有品牌,无异于自揭短板。或者,我们可以先开一家专营店,等运作成熟了,再切入自己的品牌。这是我们做个护时的思路,效率会比较慢,需要我自己权衡。自有品牌,可以采用力仕康或世仲堂两个品牌进行大类注册,或者可以思考更有竞争力的品牌名字。

接下来要做的几件事情:1、分析医疗健康方面的市场;2、注册新公司;3、寻找市场相关品牌进行合作。

三。数码配件
之所以想到做数码配件,主要是考虑到市场的容量非常之大。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都需要相关的配件;在国外,中国的电子产品性价比很高,同样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基于这个国内外的庞大市场,我想通过长期的运营,慢慢成长起来,成为一条具有高度的业务线。毕竟,我们即便在个护市场的足贴类目里做到第一名,也只有区区两三万的业绩。

电子产品也算是京东的重要品类,毕竟,京东是3C起家。那我们除了看到市场巨大,还有哪些优势能支持我们来做数码配件市场呢?

1、数码配件无大牌。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目前,数码配件里大牌占比不高,有些市场甚至没有大牌。我比较擅长与非大牌竞争,对于大牌,一般一筹莫展,不知道如何突围。

2、数码配件更新换代快,对于新的进入者是个好事。数码配件中,很多产品都在快速更新,如果我有足够敏锐的市场眼光,我是可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的。

3、成熟的运营经验。如果市场上无大牌,我们是比较擅长挖掘卖点,并做好产品各个方面的优化工作的。目前来说,我们对自己的运营实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如果做这块市场,我们也有以下一些劣势需要克服。

1、市场不熟悉。这方面,我可以找熟悉市场的人来操刀运营。

2、早期开店进入。我需要找好市场切入点,先开一家专营店,寻找合适的品牌,甚至可以是自有品牌,先切入自营竞争不是特别激烈的类目,先熟悉市场的操作。在熟悉过程中,慢慢切入自营。

3、或者,我可以直接寻找一个品牌来做自营,招聘相关运营人员,这样的效率更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查尔斯·汉迪之《第二曲线》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