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晨星读《学校如何运转》

《学校如何运转》一书的作者是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他以亲身实践经历剖析出中小学的实质其实是孩子进入社会之前的社会,让学生尽情选择,充分试错,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挫败的迷茫,让他们“先活一遍”,更好地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和优点,正是学校教育的无可替代性。

李希贵校长从山东到北京,当过三十年的校长,一直在实践着他“重新定义学校”的教育改造。他的目标只是“把普通的学校,办成令人尊敬的学校,让每一位学生走在可以伟大的路上”,这个理念,和我们印象里的重点学校完全不一样。

作为实践者和理论家,李校长说“无论我们希望赋予学校多少使命,都没有理由剥夺孩子们的童年”,这是他非常理想的一面,也是推动变革的动力;而他特别现实的一面,是用好每个校长手里都有的牌,重新定义和组织学校的管理,实现这个目标。

1.一所好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

好学校的第一个表现是:师生关系是良好融洽的。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学生的成长、教学的效益,是从师生关系里来的。李校长说,学校教育的关键基础就在于:怎样增加师生相处的时间?怎样在师生相处时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只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的主导方是教师,但判定的权力掌握在学生手里。我们别低估中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判断师生关系的标准,真不只是老师多和蔼、多宽松,讲课多幽默,他们会真切地体验到“老师在教我做人做事”、“老师在鼓励我保持独立思考”,在对成长的感受中,建立对老师的信任。

十一学校有一套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育人体系”,含义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教育成长中心,这也是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中心。大部分学校都在用班级的纪律和成绩来考核班主任。李校长认为,这是个致命性的错误。这样一来,老师自然就要和学生较劲,为一点小错大发雷霆,尤其对后进学生容易情绪失控,因为他们拖了班级的后腿,影响了老师的考核成绩了。那么,师生关系和教学效益就无从谈起了。

十一学校实行的是类似高校的选课制度,每名学生按照自己选的课,到相应教室去上课。选同一门课的学生就形成了一个教学班,而上这门课的老师就相当于这个教学班的班主任。一个学生的体验是这样的:在中学6年里平均会与100多位老师打交道,这些老师既各司其职,又都对他的成长负责,随时可以回应他的需要。他也不用担心自己犯的错,会从此被班主任针对,可以更放松、更主动地和老师们交流。这样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来设计教师的日常工作,更健康的师生关系就建立起来了,老师的负担也减轻了很多。

好学校的第二个表现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更自由的成长空间。我们对空间的理解往往是那些大楼、基础设施,觉得这是经费和土地决定。但那些只是外在形式,它们都来自一套基础理念。一所好学校的决策,不能只对应当下诉求,而且要考虑长远发展,考虑学生的成长。十一学校不仅有艺术馆,还有小剧场,有各种各样的艺术教室,甚至还有专业录音棚。学校鼓励学生们沉浸其中,发展自己的天性。这座学校的每个空间,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教育思想。

好学校的第三个表现是: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特成长路径。对不同年龄、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问题梳理和汇总,理清每个学生的成长路径。

李校长认为学校真正的产品应该是课程。十一学校一共有300门课程供学生选,同样一门数学、物理,就有五个级别可选,一二级满足高考要求,建议艺术方向学生选修,五级是面向未来有志于从事这个专业的学生,他们可以上不封顶地去摸高。

教育的目标不是补齐所有短板,而是发现学生最长的长板是什么,是挖掘他的潜能,这也是他未来最适合从事的职业。所以,十一学校不仅在鼓励学生试错,也在帮他们寻找自己的长板。李校长说,潜能是观察不出来的,它埋得很深,只有让学生什么都试试。找到之后,就可以长期专注地投入了。所谓“差生”,其实是还没有找到长板的学生。

2.学校该怎样撬动油门?

李校长说:其实校长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里,有很多事可以做。在管理工作中,能用结构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决的问题,就不靠开会。

这个结构指的是学校的组织结构。传统上,一所学校是由四类人员构成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规模比较大的还有教研人员。校长首先该做的,是按照战略目标,理清组织都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李校长按照明兹伯格的理论,从功能角度出发,把学校的结构重新划分成五个部分:战略高层、教育教学一线、中层管理者、支持人员和研发平台。它的模式不再是一级管一级的金字塔,而是一个矩阵,这超出了传统认知。

教育是人作用于人,一位好校长的人格魅力至关重要。但从管理上说,这也确实留下了隐患,它让组织的命运绑在了个人的身上。而建立决策层的大脑运行机制,完成对校长的权力限制,是保证组织独立生命周期的基础。

教育教学一线就是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们,这是学校产生最终效益的部分。而十一学校的中层管理者并不是我们习惯的中层干部,在这个新结构里,只有真正处于战略高层和教学一线之间的少数中层,才是中层管理者。其他中层干部都属于服务支持人员。对一线老师来说,给他们提供专业指导的只有对教学最内行的管理者,这样他们就可以专心于自己的课程。

最值得关注的是十一学校的研发平台,它决定着一个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变革节奏。一所中学能生产300门课程,就在于拥有这样的平台。十一学校的研发产品,包括校园工作规范、管理考评办法以及在每门选修课背后的课程手册、学习资源、教学工具等等。在学生接到入学通知书的那天,就会收到一本《课程手册》,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自己选课。一开始学生会觉得很迷茫,因为从来没有自己选择过自己的未来。但如今再看十一学校的学生们,有丰富灵动的表情,有独特的个性,能用平等、坦诚的态度和成年人交流,有主见,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成绩毫不逊色于天天刷题的学生。

我们可以在十一学校的课表上,看到传统学科之外的很多课程,包括社会研究、电影课、旅行管理、理财、残疾人护理等等。而十一学校优秀的升学成绩也很好的证明:良好的教育一旦形成,成绩就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而这正是我们理想中学校的模样吧!

晨星写于2021年4月17日下午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晨星读《学校如何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