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二章:你看了很多,但信得很少

道德经·第十二章

【正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色彩缤纷的花花世界,让人眼光迷乱;喧嚣嘈杂的管弦之声,使人听觉失灵;滋味不一的各类美食,使人口不辨味;纵情骑马射猎,让人神志狂乱;奇珍异宝,让人做出失德之行。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应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问道老子】

周同学:先生,我有个疑问已经好久了,不知道您能否解答?

老子:但说无妨,周同学。请说出你的问题?

周同学:我一直困惑为什么是您写出了揭示世间大道的《道德经》,而不是我们现代人呢?应该说,我们会懂得的知识更多,更了解这个世界吧。

老子(指着不远处的一棵梧桐树):呵呵,周同学提了个好问题,请看这棵树。

周同学:这棵树怎么了?

老子:你能观察这棵树到什么层次?

周同学:如果不用显微镜的话,我能看到枝叶上的脉络;如果用显微镜的话,我能看到它的细胞结构;如果用电子显微镜的话,我还能看到它的原子结构。

老子(微笑):呵呵,那你算是把这棵树研究透了吗?

周同学:应该没有吧,因为原子分子还能往下区分,还有基本粒子,还有场。这还仅是树现在状态,还有它从一颗种子,到成长到今天,再到死亡的过程,根本研究不完。

老子:同样道理,周同学。在我那个年代,没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没有那么多的理论。我把树叶放在阳光下,也只能看到它的脉络,但是我看到它的脉络,我觉得就已经够了。它的脉络和整个大树的结构是不是很相似?都是有个主干,在主干上生出枝丫;你看叶子也是如此,有一个主脉络,围绕主脉生出支脉。你再看河流,再看家族、宗教的发展变化,皆是如此。我想,“分型”是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律之一,而“分型”的基础在于“循环”,“循环”的基础又在于“阴阳变化”,这就是“道”了。

周同学(困惑):原来如此,我对道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先生,现代人有更多的知识和科技,我还是觉得我们更有优势。

老子:人类出现距今已有300万年历史,你我出现的时间相隔不到3000年,占比不足人类历史长河的千分之一。这是多么小的碎片啊。你认为古代人无知,那么未来的人也会笑你的无知。诚然,我们的知识体系会随着时间长河不断地增长,但“道”是永恒不变的,它蕴含于万物之中,并不是懂得多就能“悟道”。

周同学(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懂得多并不意味着能了解道。

老子(颔首微笑):正是如此。佛家也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周同学:原来如此,我真受教了。现在,我觉得什么年代的人,都可以去理解“道”。

老子:呵呵,你生活在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有太多的观点,但是信息看得多就好吗?不见得。你有没有会觉得有些信息是相互矛盾的,有些信息实际上是在挑起你内心的贪婪和恐惧,而有些信息其实是会让你离幸福越来越远。

周同学:确实有这种情况,我在互联网上冲浪太久,看得东西越多,但是我感觉好像内心越来越迷茫,越来越不知道该信谁。

老子:呵呵,所以掌握多少信息和理解“道”关系并不大,也和你的幸福感并不大。

周同学:那您能否再给我一些提示呢?

老子:关于世界,我们都是在“盲人摸象”。你摸到了腿,你就觉得世界是个柱子;你摸到了头,又觉得世界是圆的;你摸到了象的尾巴,又觉得世界是尖尖的。那么谁对呢?谁都有对与不对的一面,也都有知道和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只是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选择一点点我们相信的,成为我们的信仰,这样内心才能找到平静。其实信息太多,反而会让我们如大海捞针般不好去找这一点点。

周同学:我懂了。我看得再多,也要看我信什么。

老子:正是如此,凡事都要有根,周同学要谨记。

【本章小结】

《道德经》的本章,实际上探讨了拥有的东西是否越多越好的问题。本文从信息、道以及幸福的关系着手,揭示了掌握信息的多少与悟道没有关系,也与幸福无关。禅宗六祖慧能尽管目不识丁,为生计做了樵夫,却不妨碍他最终修成一代大佛。我们的信息经过筛选后,被装在一个名为“相信”的瓶子里,一旦这瓶子装满了,我们也就“信”了。

ps:大家有什么好的问题,可以关注我,私信发我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十二章:你看了很多,但信得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