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经济形势不好转,都会先裁这种人……

▲添加“驱动培训研习社”,看更多原创


如果你住过旧式堂屋,那一定很熟悉中堂供奉的“天地国亲师位”,这也是我们儒家文化的传承之位。

打小父亲就告诉我,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我们要懂得感恩,要感恩天、地、国家和老师,是因为这些,我们才能安安心心的去奋斗,去好好生活。


对待生活和学习,我们要坚持感恩之心,这是老祖宗经过几千年的洗礼留下来的。

老张接到人力资源部的合同解约书,这对老张来说是一个如雷轰顶般的打击,在公司做了13年的档案管理工作,虽然老张也清楚,档案管理电子化进程加快,自己能创造的价值已经少得可怜,但老张还是很难接受,推开HR的门,说出了一句心底压舱的话:像我这种知恩图报的人……

这件小事,启发了我对感恩的又一次思考,当然,这里只谈在企业内的感恩(请勿放大)。

——1——

求生存者,谈感恩;求发展者,谈创造

先普及一个权威理论:

1943年,马斯洛(Maslow)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

延伸一下:

研究并未止步,1969年,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奥尔德弗(Alderfer),对它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的研究,提出了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也就是EGR, 认为人们有3种核心需求,即生存(Existence)、关联(Relatedness)和发展(Growth)。

马斯洛需求理论与EGR理论

在企业里,对待感恩,首要的不是要去关心感恩,当然更不是要去否定感恩,而是要探究,为什么有人喜欢谈感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感恩,是因为组织提供了好的平台,让其实现了价值创造,实现了发展需求,那当然是好事。

当你细心观察时,很快会发现企业里高绩效的这群人,很少谈感恩,相反,他们会聚焦在价值创造上,希望去不断创造和交付成果,让发展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类人,会把注意力放在面向未来的价值创造上,而不是回头看到既得利益,然后大谈感恩。在这群人眼里,多谈感恩往往是无能的代名词


可怕的是,当个人的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退而求其次追求个人的社交和生存需求,简单理解就是,工作出不出成果先放一边,先保工作和搞关系,需求理论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越是没有被满足的低层需求,对个人的影响越大。这种情况下,其实组织追求和个人追求已经脱节了,组织求发展,个人求生存。个人的生存需求要想得到持续的满足,没有价值可以交付,当然就会不断交付感恩,表忠心。

  

——2——

感恩是条美人鱼,她会迷糊你的双眼

 感恩,在绝大多数场景下是美德,正因为这样,它有可能被当作正义的大旗高举进入企业。

作为一个组织,要始终清楚,组织存在的理由,是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我们不否认感恩的魅力和高尚,但也要正视感恩本身不能创造价值的事实,至少,感恩没法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因素。

在识别价值人员时,不能因为感恩的衬托忽视了根本,更不能被感恩这条美人鱼用道德绑架了,从这个层面来说,老张理应拿到解聘书或者调岗单。

感恩,是美女的化妆品,如果没有上化妆品就不是美女了,那她本来就不是美女。 


——3——

门朝哪儿开,人往哪儿走

企业应该看好“感恩”不离口的人

本质上,组织和员工,应该是一种交换,组织提供资源,包括薪资、福利和工作条件给员工,员工交付成果给组织。

组织应该把最好的资源用在价值贡献最大的群体上,一旦把“感恩”当成一个核心因素,放在重用、晋升,甚至重用的维度上,那将会形成一个风向标性事件,出现门朝哪儿开,人往哪儿走的效应,通俗来说,如果有人因为常谈感恩,让领导听起来很舒服,满足了领导的尊重需求,而获得了提拔和重用,那就可能形成一股常谈感恩风气,转而将价值创造晾在一边。

门朝哪儿开,人往哪儿走

——渐入尾声——

我们再来看看,哪些组织最喜欢谈感恩?

传销组织!因为他们不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卓越的企业,很少有把“感恩“放在核心价值观的高度,甚至绝大部分优秀的企业是不刻意谈及感恩的,恰恰在这种企业,员工会在内心自动生发出对企业和客户的感恩之心,比如广汽本田的“三个喜悦”,摆在第一个喜悦就是“顾客的喜悦”,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对顾客的感恩。虽然已经离开这个企业,但至今为止,我在路上看到广本车驶过,都会对车主有一份感恩之心。

组织要清楚,同样,员工当然更应该清楚,不要被感恩带错了方向。

好的想法?作者期待与您交流【WO472490276】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经济形势不好转,都会先裁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