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7):杨绛先生-《我们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虽长,也有其短处,寸虽短,但也有其长处,物各有所不足,各有各的长处与短处。

杨老此处应该是在说她待人接物的评判尺度:

对待人的时候,如同看书,读者永远不可能全然明白作者的意图与想法,那自然在某些方面的认识会有分歧,但你不可说作者说的全然没道理,这本书尽是胡说八道之类云云,等你读完,理性思考后就会发现这本书的闪光点所在了。

在对待物时,不要一味盯着物的不好的一面,就像你网购买一根绳子,本来想用来晾衣服,结果发现它太短了,但又不能退货,顿时抱怨卖家欺骗、内心后悔之类,倘若你冷静下来再看这根绳,就会发现它质量不错,晾衣服根本不需要那么长又或者说把绳子剪几段,作其他用途也不错……

评价一本书尚且需要看完整本书(我是指从一开始就没有抵触情绪,处于对作者一知半解的状态,不带有个人喜好的偏见……),那评判一个人也是,(这里或许所处位置不同看人标准自然也不是”普通标准”,倘若是企业家,政治家……)不一定要抱着找茬的心态非要揪出别人的缺点不足才可罢休,尽量地用柔和的眼光看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长处并同时反省自身,不也是提升自我的一种途径麽?

与人相处,也不要太在意对方身份,向陌生人问路,我们也能回以微笑与感激不是么,把对方当作一本书,抛开不必要的揣测与审视,以一种舒适地姿态享受相处之道。当然,前提是彼此乐意地想继续进行下一步话题或者说你们有共同的兴趣。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必刨根问底,每个人都有不能同外人说道的一面,倘说某某,心生不喜,便到此为止,以笑结尾,不必再交。

摘自杨绛先生-《我们仨》

有一位乔木同志的相识对我们说:"胡乔木只把他最好的一面给你们看。"

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做绳子使用。钟书待乔木同志是把他当书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7):杨绛先生-《我们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