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智商比别人低?其实只因为你不够自信

究竟何为智商?


智商现状

  当今社会,品评一个人智商的高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

  从小到大,“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成为家长的教训孩子的口头禅,智商的比拼也已成为了家长间攀比的新标杆。

  与此同时,各类智商测试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信息圈子里,种种“智商俱乐部”在教育培训界盛行...这些现象无不反应出当代人们对于智商这一事物的重视与关注,“最强大脑”“全民答题”等综艺热潮的产生也正是这一现象最直观的表现。

  每当自己在某一领域不如他人时,我们常常会抱怨“他比我聪明,比我智商高,比不上他是没办法的事情。”甚至对于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会犹豫“我智商可能不够,还是不要开始好了。”最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认为:

智商都是天生遗传的,没办法改变。

  针对这些看法,我想在下文联系科学文献来表明我的态度:


智商概念的提出

智商,即智力商数,系个人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被试成绩相比的指数,是衡量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智力是遗传基因控制的,人为无法改变。目前认为智力由三种能力组成:短期记忆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能力。

  上文摘自百度百科中对智商这一名词的解释,也代表了广大人群对智商的直观概念。

  不过我们判定一个人的智商高低,尤其是在孩童时期,往往是从三种能力的某一方面得出结论。譬如:“这个孩子天生语文好,将来一定能成为作家。”又如“这个孩子是数学天才,推理能力特别强。”等等。在儿童年代,对智商的评估,总体对应两个字:

天赋

  我们不得不承认天赋的存在,我们每个人的基因会决定我们出生的天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在某方面的智商,也就是天赋能比他人高多少呢?天赋只决定起点的高低,并且其间的差距微乎其微,但是为什么往往这小小的差距在日后的成长中会被愈加放大呢?

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我们大脑运行机制


大脑的适应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家有着非凡的逻辑思考能力,对他们的脑部进行医学分析,他们负责逻辑推理的脑区域确实比不同人更发达,但这都是天生的吗?

  一位科学家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伦敦,极其复杂的路况(类比天津)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考察,他们需要牢记伦敦大大小小街道的名字与方位。这位科学家挑选了一批记忆能力相当的实验者,并且分成两组,一组去当出租车司机而另一组当公交车司机(公交车司机只需要记忆一条线路)。两年后再对他们进行脑部检查,发现出租车司机的群体中负责记忆功能的脑区域比两年前要大,并且明显大于公交车司机,在记忆力测试中出租车的测验成绩也碾压公交车司机。这说明,大脑是有适应能力的,可以根据所从事工作的不同而改变其结构以适应现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天才都是练出来的

  那么现在来回答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很细微的天赋差距往往被越放越大?这又要谈一谈学习反馈机制。人的学习是非常需要反馈的,特别是孩童时期。每当我们做一件事情,表现出一点点天赋,他人,尤其是父母就会夸赞我们。甚至是在我们表现不好的时候,他人也会出于善意鼓励我们,这些都是一个正向的反馈,使我们信心百倍,并且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学习当中,接着再收到正向的反馈,获得更大的信心,投入更多精力……天才往往就是这样诞生的,不过归根到底还是练出来的,只不过多了一点点天赋甚至只是出于他人的善意而收到了第一个正向反馈……

  然而,我们也经常由于一点失误,甚至是社会导向而收到一个负向反馈,导致一个恶性循环。例如,我们都听过一个传言“女生天生数学差”,但研究证明男女的脑部结构对于数学并无差异,学习数学的能力也相同。我们观察一下现在理科班的男女比例,可见这个传言的影响力之大。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人天生的天赋确实有高低,但差距是微乎其微的,不存在谁天生就比你聪明

2.智力水平是可以通过联系提高的,天才往往是练出来的

3.良好的反馈是十分重要的

哪有天生的学霸?全部都是厚积薄发。只要你足够自信,掌握恰当的练习方法,你就是天才

那么问题又来了,什么才是合适的方法呢?

                                认识区


                  方法区

谈谈反馈

1.我们现在知道了反馈的重要性,而孩童时期反馈机制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经常受鼓励的孩子往往更自信,形成正反馈循环使得他们更聪明。小时候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是现在我们趋于成熟,自信是可以练习得到的。尝试每天清晨对着操场大喊“今天是美好的一天”,抓住每一个上台演讲的机会,去主动结交更多的朋友...尝试更加自信地生活吧,你会发现你会越来越自信,也会越来越聪明。

2.再来谈谈另一类反馈——自我反馈。在我们练习过后,需要一个自我反馈来检验自己练习的成果,通俗点来说是查缺补漏。例如很多学习好的同学采用这个方法:他们每天晚上睡觉前会在脑海里复习今天所学的内容,遇到遗忘的部分就爬起来翻开书再记忆一遍,之后才会安然睡去。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反馈的例子。这里再插入一个学习区的概念——


练习三区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练习分为三个区,而实际有用的区域只有位于中间的学习区,过于舒适与过于焦虑都会起到无用甚至不良效果。但人们总是趋于舒适。譬如练习一支钢琴曲时,有一个音总是弹错,在接下来的数次练习中,还是遍遍弹错。这说明这个人在练习时处于舒适区,没有起到练习的效果。这时我们需要设置一个目标,使每一次练习都起到应有的效果,脱离舒适区。但是过大的目标也会使自己到达焦虑区,使自己躁动不安,无法进入学习状态。所以合适的目标是明确的,短期的,在练习过后可以马上通过自我反馈,判断自己是否在学习区,并且根据上一个目标的完成情况制定下一个目标。只有一直在学习区当中才可以持续进步。

  同时,不要担心自己的学习区会有上界。说到底还是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的潜力。1953年圆周率背诵的世界记录是小数点后500位,而2000年时的记录已达小数点后10万位!爱因斯坦的大脑也只开发5%呢!

所有天才都是练出来的,只要你愿意,你就是天才!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己智商比别人低?其实只因为你不够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