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大春。
最近一位朋友跟我抱怨,自己已经内耗两年多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白天上班状态很差,精神很恍惚,工作的时候总会看看手机微信消息,根本无法安心上班。
可晚上精力却异常充沛,玩4、5个小时的游戏,经常打到半夜两点,都不觉得累。
自己很喜欢玩游戏,但又很清楚游戏确实给他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不知道该怎么办?
造成以上现象的,多半是我们身体内的多巴胺在作祟。
多巴胺控制了我们的大脑,大脑又控制了我们的行为,所以才形成一种负反馈循环系统。
今天这篇文章,是想和大家聊聊,怎样从多巴胺控制我们,转变成我们来控制多巴胺,也就是说从奴隶到主人的转换。
希望对状态不好的你,有所帮助。
01.
当我们在玩游戏、刷视频、疯狂购物等释放欲望的时候。
大脑会释放一种物质——多巴胺,它会使我们体验到一种舒适的愉悦感。
而当我们晚上玩几个小时的游戏后,多巴胺的长期过量释放,会导致快感的阈值也会不断升高。
从之前的每天玩1个小时的游戏,能感受到快乐,到后来的2~3个小时的玩游戏时间,才能感受到快乐;
从每天刷2个小时的视频,就能感受到快乐,到一有空闲时间,就想去刷短视频,才能获取到快乐;
从两千块钱的包包,到两万块钱包包的变化,同样也是如此……
当我们停止平时主要产生多巴胺的活动,回到日常较为平淡的生活和工作中。
人就容易变得紧张敏感、急躁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
当然,我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必然没有游戏好玩:
一款比较火的游戏,背后是上千个985精英工程师,消耗着几亿元的人民币,绞尽脑汁不断优化,为的就是用心服务好每一个玩家。
而工作,在本质上,就是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换取一定酬劳的行为,其中一部分费用甚至是在支付个体的委屈。
所以,当我们长期将游戏、工作和生活对比时。
游戏整体的愉悦性、工作的易消耗性、生活的整体平淡性。
大脑就会对工作产生厌烦,对生活产生无聊,然后转向到游戏中寻求更多的快感。
随着快感阈值的不断升高,你会更不满足当下的刺激。
转而去寻求更刺激的东西,然后又会不满足—再去寻求-—不断循环,不断内耗……
至此,你已经完全沦为了多巴胺的奴隶。
02.
想要打破这种负反馈循环,就要学会控制多巴胺,成为它的主人。
在我和它对抗的这三年中,最直接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
切断诱惑源,收回精力。
之前总以为,没了游戏、短视频,我一定不行的。现在想想,真不要小看了人类的适应能力和进化边界。
以下是我和它对抗的过程:
卸载游戏的第一天,心里还是挺舍不得的,但是没有想下载回来的冲动;
第二天,晚上10点就上床了,但是失眠了,精力收回后,能量溢出来了;
第三天,吃完早餐,就想玩一把游戏,但是看着空空如也的手机,就打消了念头,把想玩游戏的冲动,改成了写日记;
第四天,晚上和朋友吃完饭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想着,要不把游戏下载回来再玩几把,只玩一会。
期间有点动摇,但是也明白,现在是关键时刻,必须坚守住。
第五天,朋友约了去打球,对于懒癌晚期的我,还是硬着头皮去了,目的就是为了远离手机,远离诱惑源;
第六天,不习惯写日记,但是每天强迫自己,哪怕只写一句话,也不能不写;
第七天,渐渐没有了想玩游戏的冲动,心里有一丝丝窃喜……
直到现在,自己可以持续工作3个小时,不分心,工作完了也不会很累。
一方面,不玩游戏,帮助我收回了大量的精力和专注力,另一方面,晚上我会坚持锻炼,无形中给自己的身体加持了很多能量。
收回注意力,最大的好处就是,人的精力更加充沛了,思维更加敏捷了,专注力也提升了不少。
所以在面对工作时,就会显得格外的轻松。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我也会迷茫,也会焦虑,也会自我怀疑。但是我内心深处的理性告诉我:
我在慢慢变好中,这才是我想要的东西。
当然,这个方法论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难的是行动,因为是反大脑的事,是逆多巴胺的路径。
所以要一起加油!
卸载游戏、短视频等这些,能让你产生多巴胺的东西。
并不是说,我们要永远远离它们。当我们有能力控制住它们时,还是可以让它们留在我们身边的。
比如游戏和短视频,如果适量玩的话,不仅没有坏处,相反对我们还有好处;
比如可以调节我们紧绷的神经,提高大脑的灵活度,对于社会而言,可以减少犯罪率;
运动也有很多好处,但是跑步多了,会损伤半月板;
读书也有益处,但是时间太长,反而有损视力。
所以说,实际上,我们不是非要戒掉什么,也不是说非要去做什么。
问题在于,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能控制住什么,我们怎样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独立地进行思考,并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才是我们永远可以不变的。
其它层面上的东西,都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