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上学堂

胡适三岁就已经上学堂,得由别人抱到凳子上,下来也需由别人抱下来。年纪虽小,却并没有觉得上学难过,但是同学堂的学生往往逃课。

后来胡适就总结出来,总是逃课,大概由于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对于这类学生,先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从来不为他们讲书。也就觉得学问枯燥乏味。

而只有胡适一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母亲渴望他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块银元,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块。

这样的学金在家乡是破纪录的。母亲嘱托先生为胡适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故胡适觉得学得通透又有乐趣。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胡适忽然明白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一个同学的母亲请先生代写家信给她的丈夫,写成后先生交给他的儿子,晚上带回家去。他的儿子中途偷偷把信抽出来看,忽然过来问胡适,信上第一句“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同学只比胡适小一岁,也念过四书,却不懂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这时候胡适才明白,自己是一个受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年出两块钱,而他的母亲却送十块。

胡适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父亲母亲为他讲书,先生为他讲书。

他领悟到,念古文而不讲解,等于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一样全无用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胡适上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