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漫漫,好书常相伴。
大家好!欢迎来到语音分享时间。我是遇见号心若向阳。
这是我在大市集群的第4次语音分享。
当我们成为父母,当我们看着怀中嗷嗷待哺(bu) 的小婴儿逐渐长大,当我们的孩子开始和家庭、和社会进行对话,你是否感受到过孩子带来的各种挑战:不专心做作业、没有责任心、动辄哭闹喊叫、沉迷电子产品、做事磨蹭拖拉,等等……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该怎么办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来走进今天的语音分享。今天,我分享的是畅销美国亲子育儿经典作品——《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书本的作者海姆.G.吉诺特,是美国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儿童治疗专家以及家长教育专家,他所著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父母和十几岁的孩子》、《老师和孩子》等书本,彻底改变了父母、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主要传授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沟通的实用指南。借助这本书,作者希望父母能够学会如何管束孩子而又不让孩子觉得丢脸,如何批评孩子而又不让孩子遭到贬低,如何不加批判地赞扬孩子,如何发怒而又不伤害孩子,如何承认孩子的感觉、认知和观点,而不是和孩子争论。学会如何对孩子做出回应,才能让孩子学会相信自己的内心,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
我是从《正面管教》书本后面的推荐书单中认识这本书的。总体感觉,两本书的基本理念是相通的,比如说:爱,相互尊重,有效鼓励,责任感,态度比语言更重要,重视言行背后的感觉等。
不同之处就是,《正面管教》适用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理论性多一些,《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适用于年龄比较大的、十几岁的孩子。这本书也有它的特别之处,比如,对待谎言的策略,面对偷窃行为的策略,发怒的三个步骤,责任感的源泉,分析孩子焦虑的来源,还有对孩子性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书本语言通俗易懂,案例清晰可操作性强。
今天我主要从父母成长、相互尊重、榜样引领三个方面来分享学习感悟和收获。
一、父母成长。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亲子育儿道路上各种各样的纠结和烦恼,归根到底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归根到底是父母缺少亲子教育的技能所致。
作者说,只有心理不正常的父母才会做出伤害孩子的反应。但是,不幸的是,即使是那些爱孩子的、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会责备、羞辱、谴责、嘲笑、威胁(weixie)、收买、惩罚孩子,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作者说父母不仅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爱孩子。好的父母需要技巧,需要学习爱的技巧,需要有富有同情心的语言,需要一种萦绕着慈爱的语言,需要能够传达感情的语言,需要能够改变情绪的回应,需要能够鼓励善意的句子,需要能够导致领悟的答案,需要能够传播尊重的回答。
说到这里,往事涌上心头。儿子四五岁的时候,他从冰箱拿鸡蛋出来,说要自动动手打蛋,要学会煎蛋,他说他喜欢吃煎鸡蛋。看着这么小的他,双手紧紧抓住鸡蛋,对着橱柜就敲,当时,我是大吃一惊,大声说:你~~别!会弄到地板上的!!!
他一副无所畏惧的态度,继续敲打,结果,果然,如我所料,鸡蛋掉到地板上了,整个厨房弥漫着鸡蛋腥味儿。
我火冒三丈怒吼“都叫你别打了,你就是不听,你看看,这下子怎么办?……”不大清楚当时我是什么语言了,就记得我是气急败坏,明明是我可预见性的结果,明明是我提前警告的,但是依然发生,我就是生气他不听我的话!
我永远没忘记当时的情景。孩子当时也是懵(meng)了、槽(zao)了,这也是他没想到的,再加上我那样夸张的语言和语气以及我气急败坏的样子,吓坏孩子了,他小小脸蛋充满了惊恐、眼神躲闪,透露着恐惧。看到孩子这样恐惧的表情,我有过一阵子的愧疚,但是,我不知道到当时我错在那里!也没想过要反思自己改变自己。
接着,后来,再煎蛋的时候,孩子就站在旁边小心翼翼地说:妈妈,我就在旁边看你煎蛋吧,我这次不拿鸡蛋了,也不打鸡蛋了。我知道孩子是被吓坏了,尝试鼓励他说:你可以试试,这次记得打在碗里就可以。孩子依然说,我不敢,我害怕!
现在回想起来他那样被吓坏的表情,我的内心就一阵阵地抽痛!!!!!愧疚、自责、甚至鄙视我自己!回想起来,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孩子,对不起!是妈妈的错!是妈妈没有学会如何做合格的父母,是我没认识到孩子练习社会技能需要反复训练,是我不知道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是我没有关注到言行背后的感觉,是我没有学会如何爱孩子的技能…………
因此,我下定决心,加强自我充电学习,努力做一位合格的家长。
二、彼此尊重。
作者提出父母需要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相处时候需要彼此尊重。尊重是一切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爱和尊重是整本书的基本主线。
怎么样才算是尊重呢?
(一) 我认为亲子沟通中尊重的第一步是“聆听”。作者说,智慧的起点是聆听。专注、敏感的聆听可以让孩子感觉好从而做得更好。有效专注的聆听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想法受到重视、有价值,从而给孩子自尊,让孩子感觉好,所以,更有效地处理身边的人和事。
儿子很渴望拥有一台手机。曾经在三年级的某一天,他对我说:“妈妈,学校有很多同学都自己的手机了,等到五年级时候我也想拥有一台自己的手机”。记得当时我的回答是“不可能!”。儿子就塔拉着脸蛋,不说话了,对话以双方不愉快收场!
看到书本,我才知道,面对孩子这样的问题,作为父母亲,智慧的回复可以是“哦,我明白了!谢谢你告诉我你的强烈的感受,所以,这就是你深思熟虑的想法,谢谢你让我知道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承认并不代表同意,这只是打开对话之门的一个表示尊重的方式,表示父母认真对待孩子的话,这样孩子才愿意和父母说真心话,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才会通畅无阻。
(二)表示尊重的第二步是使用爱的语言。作者在书本中通过列举案例,提出爱的语言有以下这些:
承认孩子的体会、感觉、愿望、品味、主张……不要污蔑孩子的人格,不要否定孩子的经历。不要批评孩子,要引导孩子。
我们生气的时候,用“我……”句式,说出我们看到的事情,感觉、期望,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者性格,不伤人地表达我们的愤怒。
善于运用鼓励而不是赞美。给予孩子选择权……等等。
其实,爱的语言也可以说是非暴力沟通的语言,我们可以从《非暴力沟通》书本中学到。
三、榜样引领,身教大于言传,榜样的力量大于语言的力量。
作者提出责任感来源于最高的价值观。责任不可以强加,责任感只能从内心产生,由从家庭和社区中吸取的价值观中慢慢培养和指导。价值观不可以直接传授。孩子只会从那些被他们爱戴、尊敬的人同化,通过模仿,孩子们吸收了他们的价值观,并成为孩子价值观的一部分。所以,想要让孩子有责任感,首先父母要有高的价值观。
这是一本外国译音过来的书本,上面的话听起来有点拗口,用我们中国的通俗语言来说,就是——你想要孩子拥有什么样的品格,首先得是父母先拥有什么样的品格。
比如现在多数父母都不想让孩子沉迷电子产品,但,前提是,首先家长不沉迷电子产品,家庭氛围不沉迷电子产品。
我想要孩子成为一个爱阅读、爱学习的人,首先是我先要爱阅读、爱学习哦。孩子的书架上有很多中小学生经典名著书本,我想要他学会阅读名著,首先是我要学会阅读哦。所以,现在,我在洋葱阅读第六季100天海上冒险啦,也就有了《爱的教育》的语音分享啦。哈哈~~~~
今年6月份,高考录取之后,一篇题目为“你只看到武亦姝被清华高分录取,没看到人家爸爸4:30关手机”的文章,火遍朋友圈,文章中提到:家长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丢一边自己玩手机;真正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挖掘一个更优秀的自己的过程;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亲子育儿路上,快乐总比烦恼多,办法总比困难多!
最后借助纪伯伦的《孩子》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我是心若向阳,分享完毕,感谢聆听。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期待您的宝贵建议!进步与您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