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注(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毋。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久。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一种混然而成存在,它先于天地而生。它既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自己的声音,它独立而长存从来没有改变过,永远都周流不息,循环而往复,可以说它就是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如何来解释它的存在,因而就勉强把它总结为“道”,勉强把它解释为至大无外的一种存在,它就象一个巨大的环形轨道,时而幽隐难现,时而瞬间远去,时而又返回到原点。因此,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世间有四大,王是其中之一,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取法于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因为“道”中有“物”,有“象”,有“精”,所以它是混沌的,是无法分清楚的,还因为“道”是包括天地在内的万物之母,因而它一定是先于天地而生的。

“寂兮寥兮,独立不攻,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本来就不属于形器世界,所以它无形无状,无声无息,又因为“道”是无意识的,所以它无知无识,无爱无恨,因而它不受万物影响,永远保持独立,就如春去冬来,昼尽夜来一样,世间万物无不是这样循环往复的,所以它周行而不殆,能够成为万物的本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无形无状,它不属于具体的形器世界,因而无法为它命名,但它又是一种切实的存在,只能勉强称它为“道”,“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所以它无所不包,因而只能勉强说它大而无边。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是周行而不殆的,是循环往复的。就如同太阳的起落一样,日落后为“逝”,日落前为“远”,日升前为“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就是“大道”。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由于“道”至大无外,无所不包,因而它是支配宇宙的总根源,天地生养万物,对万物无所偏爱,因而天地之“道”是万物发生的根源,而人之“道”只是人类生养休息,乃至行为方式的根本。本节意思是说,宇宙大道包含天地正道,天地正道又蕴含着人间正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之“道”取法于“天地之“道”,而天地之“道”又取法于宇宙大“道”,宇宙大“道”又来自于自然,那么老子最终的目的就是人要效法自然。

本章是非常难理解的一篇,老子试图通过本章来解释什么是“道”以及“道”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因为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就是天地之“道”,人之“道”就是要效法这种天地精神。而天地之“道”就是效法于“自然之道”,因此人的一切行为就应该效法于自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新注(第二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