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干涉孩子,等于撕裂亲子关系

快乐的一家

好的亲子关系,并不是孩子多听话懂事,而是彼此之间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可以向父母抱怨,也能跟自己的孩子正面交锋。

每周五晚上,都是我们家里例行的超市购物时间。

从超市回来,孩子的爸爸问孩子:“你晚上写不写作业?”

“不写,我今天不想写作业。”女儿回答。

在我心里预估着她爸爸肯定会开始“教育”孩子,我特别担心之后又是一场权力之争。

没想到爸爸对女儿说了句:“你不写的话,那咱们一起看个片吧。”

当时,我心里刹那间有点惊讶,这真不像她爸爸的风格啊。

之后,我就回到书房,开始写这篇文章,爸爸和女儿在客厅看一部英文的动画片。

一片祥和的景象。

想想很多时候,父母们都放不下“对未来的不安”和“对过去的执念”,带着这些顾虑跟孩子相处,亲子关系就容易发生扭曲。

亲子关系不好,孩子是很难安心地投入学习的。

从专注力的角度来说,其内部的打断就会非常地多。

这就像我们工作中和搭档、领导,或者合作伙伴关系融洽的时候,工作的积极性、自主性都会高很多。

然而,我们大部分的时候并不真正在意关系中彼此的舒服程度,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父母们特别容易陷入“明明”症候群,特别是孩子到青春期后,似乎内心有很多的困惑。

“明明,我们这么爱他,但是他却不懂得回馈。”

“明明,我们夫妻都出身名校,但是他的成绩却这么不理想。”

“明明,从小我们就爱护他,但是他却逃课。”

……

扪心自问,我们在对孩子倾注关爱的同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期待某种回报。

这种期待,不知不觉又会演变成一种必须达成的最低条件,父母们就会陷入那种“连最低条件都得不到满足”的失望或者愤怒之中。

这种思想,其实就是源于父母的自我。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提醒自己忍住怒火,可是孩子是能觉察到的。

想想在我们小时候,当我们的父母压制着怒火跟我们相处时,你难道没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危机感或不安全感吗?

献身式的方式爱孩子,最容易导致过度干涉,容易引发亲子双方都苦闷受伤的悲剧。

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极有可能崩溃,甚至于对父母破口大骂。

有的则是因为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待而自责,感觉无法立足,没有自尊,甚至自怨、自闭。

昨天网上看朋友圈,看到朋友写孩子想买书包的案例过程,其实也看到了那位朋友是带着担心孩子无法养成好的习惯而选择对待孩子的方式。

这也就是前面说的,我们真的需要觉察是否带着“对将来的恐惧和不安”,或“对过去的执念。”

这里举个例子说说,“对将来的恐惧和不安”是什么?

比如你的孩子上学后,老师告诉你孩子有什么问题,就立即陷入了焦虑、担心、害怕,生怕孩子就这么继续下去了,或者考不上学校将来怎么办。

再说说“对过去的执念”是什么?

或许你的孩子原来出现过什么现象,或者听别人说过,自己小时候经历过,你担心孩子不这样做,会出现那样的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就没法和孩子在每一个当下进行很好的沟通与链接。

孩子并不是属于我们的,我们要放下对孩子们的“控制欲”,学会“放手”发自内心地尊重孩子的自主性。

当我们真的能对“孩子放手”“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孩子就能感受到被爱的感觉。

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内在充盈有爱的孩子,不会对学习没有兴趣。

“放弃作为父母的自我”“我越深刻认识到育儿的主题不是我,孩子就越能独当一面”,如此,人是会变的轻松的,育儿也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中。

越是急于成为优秀父母的,就越容易过度干涉孩子。

履行父母的义务,同时,抛弃家长的意识,创建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垫底背景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分干涉孩子,等于撕裂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