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宏老师公开课——联觉是音乐的翻译器

周老师讲,声音有五个方面可以引起联觉:音高、音强、速度与节奏、发音速度、紧张度。

周老师用很多段音乐为大家举例,非常生动,比如高音像薄荷糖,低音像巧克力,声音强会让人想到“深沉”,声音弱会让人想到“轻浅”。我们对声音有着很多共通的感受,这就使音乐像一门每个人天生就懂的语言,因为有了联觉,作曲家、演奏者,就有可能把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听众。

作曲家通过联觉,组织声音来表现他想要表现的东西,听众也通过联觉来解释音乐。联觉可以说是一道桥梁,作曲家运用联觉,把自己的情绪感受转化为音乐,听众听到音乐后,由听觉引起自身其他感觉,从而产生情绪感受。

贝多芬有首曲子叫《月光》,据说是他散步时遇到一个小女孩给他的灵感,但实际这是假的,是小报记者随手编的故事,《月光》这个名字也并非贝多芬命名,是后人编撰。周老师在课堂上对比了同名为《月光》的贝多芬与德彪西的两首曲子,明显德彪西的曲子轻盈微凉,像是月光,而贝多芬的曲子更像是在月光下散步见到的朦胧夜景。周老师说,如果你实在认为曲子和曲名对应不上,很有可能是取名字的人的问题。

这里引出一个关于和谐的思考,因为我们有联觉,所以当一个整体中,出现某个事物给人的感觉与整体不统一,就会感到不和谐。周老师举例某品牌的新品手机,外形非常典雅灵巧,但是推广口号是“兽性大发”,推广图片上“兽性大发”几个大字上方又有一行小字“以人为本”。这个推广从头到尾都别别扭扭,违反人们天然的联觉感受,“典雅”、“兽性”、“人本”,这种无法共鸣的拙劣的不和谐,很难引发路人购买的兴趣。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方面感觉非常别扭、不和谐,可以仔细思考一下,说不定就是哪里出了问题,直觉先于头脑做出反应。我自身经常感到潜意识比意识更早的发现问题,如果能静下来感受一下,解决令潜意识焦虑的问题,通常能够避免后续更大麻烦。

周老师曾经开玩笑说,朋友们吃饭都让他点菜,因为他学过配器,点菜够和谐。其实周老师讲课也非常和谐,节奏特别好,收放自如,学生在学习知识,也在推翻很多刻板印象。一堂课下来,内容、节奏、方式,协调统一,让人想到梯田、油菜花海、松涛,是舒服的感觉。

#音乐何需懂##周海宏#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海宏老师公开课——联觉是音乐的翻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