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所悟】我们的清单,他们的人生

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所写的《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虽然副标题是“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给父母们的建议”,书中所举的种种例子也都是发生在美国家庭中的,但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中西方在家庭教育这个方面的差异貌似越来越小了。

比如,我今天阅读的内容中,作者就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今的父母早在怀上孩子之前就认为,而且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如果孩子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取得成功,大学学位必不可少。而且同样是出于爱和恐惧,父母从很早就开始着手安排孩子尽可能积累丰富的经验,这样他们就可以参与初中和高中阶段的竞争,然后进入一所“好”大学。

换句话说,现在的家长会不遗余力的为孩子们设计“属于”他们的清单,从早期的课外活动到家庭作业再到体育运动,再到各种课外补习班的选择与安排,我们孜孜不倦地检查和修改孩子们的经历清单,信心满满地以为,只要我们再多一件事,他们就可以赢得大奖:进入一所优秀的大学。

其实,真的是这样么?孩子们的人生路毕竟是要他们去走,当我们将自己心目中的清单,强加到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发展真的好么?

说个我身边真实的例子,有个朋友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求他学声乐、学钢琴、学各种兴趣班,但随着孩子岁数的增加,小学年级的提升,需要的学习时间越来越多,孩子的兴趣班时间也就越来越少。钢琴,突击学习、练习,考完十级,完成任务,束之高阁;声乐,学习一段时间,似乎没有质的变化,于是朋友下了一个定论:孩子没有唱歌的天赋,学习结束;马上要小升初考试了,每周一次,一次一个半小时的篮球班次次请假,原因是耽误时间。。。这些难道对孩子真的好么?兴趣班的学习就是为了拿并没什么实质用处的等级证书?

我们为孩子凭空捏造的经历清单,也许会让孩子最终一事无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夜读所悟】我们的清单,他们的人生)